经济学原理

标题: 17市销杨梅芳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wx_Ln79iueI    时间: 2018-1-8 20:05
标题: 17市销杨梅芳读后感
我认为本书主要讨论了如下几个内容:
从信息经济学中搜寻信息的成本与收益来分析劳动力市场中的自愿性失业的现象。
通过搜寻成本来讨论不同商品价格多样化的关系。
通过教授为注册会计师辩护的案件来讨论机会成本的含义。
讨论在消费者偏好不同的前提下使得消费者效用达到最高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品牌数目。
以心理学家、犯罪学家对于人性复杂的理解来诘问经济学中人们期望效用最大化这一假设是否合理。
最后一个话题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之所以经济学没有按照客观的实际来讨论人们的决策,是因为这样的假设使得分析和预测最实用,同时,我们并没有人们具有复杂的动机等等其他的假设条件,是因为其他的假设条件是没有讨论价值的。经济和金融学用极为过分的假设来阐述理论,比如,mm定理,是为了能够把有效的理论阐述清楚,方便预测。
在推理小说的线索上,本书采用了时间上的插叙手法。开门见山的暗示我们年轻的教授死了,而在后面慢慢补充相关事实,这让我兴味盎然,自己来过过侦探瘾,希望能从委员会的不同成员中找到杀人的蛛丝马迹。最后亨利·斯皮尔曼教授利用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侦破了案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意味着贵重物品的价格差异应该比廉价物品的价格差异小,因为在选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贵重物品可以为消费者节省更多的钱。戈森和斯皮尔曼教授都发现了这一点,而凶手却没有认识到。只不过,当戈森发现的时候,凶手谋杀了戈森;而当斯皮尔曼教授发现时,凶手选择了自杀。在作者看来,杀人与自杀也算是一种均衡吧,《致命的均衡》由此得名。
而经济学家通过假设构建理论,再通过检验来发展理论,而检验的标准则是实用性。“‘实用性,当然是指这些理论能够很好地预测结果,或者是对实践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经济人无疑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在经济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单纯的计算者,他们时刻计算着成本与收益,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在经济人假设之上,庞大的经济学理论被构建起来,当然这些理论需要经过检验。根据理论的实用性标准,检验的不是假设,而是结论,如果结论与现实相符,那么我们就应该接受这一理论及其假设。然而接受经济人假设并不意味着我们自己就是经济人,记得金老师上课时还特别说过:经济学把人假设为经济人,但是我们千万别把自己当做经济人。
《致命的均衡》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也随着亨利·斯皮尔曼教授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经济学。例如菲尔大厦地下商场竭力索取消费者剩余的方法,令人叫绝。在菲尔大厦的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大小可以预测到。商品的价格每周下降25%,四周后没有卖出的商品就捐助给慈善机构。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菲林大厦的管理者完全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我怎么从没发现过身边有这么一家商店?如果有,我也同样会向这样一家商店投降的。还有,为什么小小的邮票价格会那么高?因为限量的邮票价值取决于收藏者的主观判断,跟成本无关。此外,斯皮尔曼教授还告诉我 们,广告不会提高产品价格,相反会降低价格,因为广告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增加了竞争的激烈性。书中提到的生活经济学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饮料自动售货机与报纸自动售货机的区别,尤为引人入胜。
不过,阅读完以后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在于本书的生活理念。斯皮尔曼教授宁愿买一把削皮刀给妻子而不是一对手镯,因为亚当·斯密给经济学家制定了浪漫的标准,他说:我只爱我的书本。锋利的削皮刀可以省下许多时间,这些时间可以做更多浪漫的事情,不过我猜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没有什么事比阅读更浪漫了。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四个同事的离去,斯皮尔曼教授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边际效用正快速地增加。因此他放下手头的工作,选择回家和家人团圆。我想这也是作者最想表达的主旨之一:珍惜亲友,热爱生活。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