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wx_TbBPW437    时间: 2017-12-23 12:04
标题: 《致命的均衡》读后感
本帖最后由 wx_TbBPW437 于 2018-1-5 21:06 编辑

                                          读《致命的均衡》有感
                                            17国贸专升本 17230121128 童瑶佳
     读完致命的均衡这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当属菲琳百货大厦售卖方式,它和传统的廉价商品不同,在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间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当然跟文章中斯皮曼的参加荷兰的一场拍卖会一样,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他们都同样运用了一个经济原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在竞争的经济中,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就是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在文章中从菲琳百货大厦和荷兰的拍卖会可以很大程度的看到它极大限度的索取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这个经济原理名词,在我们生活中并不会广泛的提到它,我们现在学了宏微观经济学,我们清楚的知道它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记得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淘宝的交易额达到了1860亿,中国的人口也不过是13亿,大家都想在双十一获得最大的优惠,谁又知道在双十一到底我们是赚了还是亏了,双十一规则太复杂比如,电子券、红包等,消费者认为自己获得了最大的收益,然而并不是这样的,在双十一中我们其中就以看到我们被榨取的消费者剩余。总的来说就是,其实你钱花多花少,在你心里他只值两块钱,有时并不在于它的实际价格,而是在消费者心里它值多少。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商人必奸,其实本质就是剥削消费者的剩余价值。如果老板问你“我们应该提升销量还是提高利润”,学过宏微观经济的人都知道,无论怎么回答,都是错的。因为,企业利润最大化并不在于东西卖的贵或者卖的的多,而是尽量“榨干”消费者剩余。商家其实用来榨取消费者剩余的手段还是有许多的,在我们生活中通过消费者剩余,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公司就喜欢在包装盒赠品上下功夫,就比如我们生活中可见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打包袋是平底的纸袋子,上面还有提手。当你拎着两面全是广告的袋子走在路上,一路都是在为他们做广告;拿回教室吃的时候,因为它有底,你绝不会把它摊在桌子上,反而是像广告牌一样立在桌上,这是个消费消费者的行为的剩余。
    我明白读懂经济学,就让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不给资本家当“炮灰”。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