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20工商管理个人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0-12-1 10:46
标题: 20工商管理个人作业
作业直接在此贴回贴提交。每人占一楼,不要重复发贴和回复。
个人作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选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叙述该情节内容并注明来自于第几章。
2、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3、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4、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5、注明个人班级学号姓名。
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写这四个方面,但应该尽量从这四个方面来写。









作者: 小鱼干儿    时间: 2020-12-3 21:58
    本书让我极大地体会到 经济分析中最根深蒂固的法则:消费者永远追求效用最大化 。在解决问题中的极大力量。
   在书中第十五章,第四各部分中,
    斯皮尔曼与夫人就餐时遇到了索菲。索菲诉说自己的不幸就餐遭遇,以及自己在船上不知道为什么会点所有的十一道菜。斯皮尔曼向她解释:这并不是食物质量的缘故,也不是自己没有出钱的缘故。而是因为:在这份菜单中,她无论加什么东西,都不用多话一分钱,也就是说,这些餐品的相对价格都是零,所以当消费者在船上点这道餐品时,只要餐品带给自己的快乐超过它的价格时,也就是餐品能够产生一点点满足感,或者说是大于零,消费者就会选择这道餐品。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消费者会一直吃到多吃一口的边际效用等于零,到了这一点消费者就达到了均衡。
    我们现实生活中,最明显的例子应该是自助餐:在消费者支付了一定的金额之后,绝大多数的人就会尽自己所能地选取更多的餐品以满足自己的食欲。直到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感。
    所以,我认为:第一批自助餐商家是在衡量消费者的平均边际效用之后(或者采用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后),在做过充分地计算思考之后(可能是计算出大多数消费者在某些餐饮消费中所达到边际效用的时间都早于平均边际效用),对餐饮业进行了改革,以在其中谋取利润。
    书中还有很多部分提到边际效用,斯皮尔曼论证丹齐克手中可乐的边际效用;纠结于高森的死是不是因为效用为负;推测圣克鲁兹群岛人们如何利用边际效用。我最喜欢的还是书中最后的一幕,当斯皮尔曼感慨高森、克莱克、贝尔、巴雷特的不幸时,也感到自己时间的边际效用开始飞速地增加。
    就如斯皮尔曼在第十一章所说的,边际效用也是有时间周期的,我们要注重这一周期。不能等到周期快要结束时,再去利用边际效用。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不断奔跑,才能留在原地。(我们要多喝点儿香槟!)
       

    20工商管理   药勇   20210150135






作者: 姚灿荣    时间: 2020-12-5 13:58
《致命的均衡》第二章片段节选: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提出一条非常有意思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人就会困惑了,这世界上怎么会没有免费的午餐呢?我今天刚刚碰到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他二话不说带我去搓了一顿,我一分钱没花,这算不算是免费的午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但只要学习过经济学原理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世界上是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就从午餐的这个例子入手,从表面上看,好友请你吃饭,你确实是一分钱没花,你的实际支出为“0”,但是,也许你可以推掉这个饭局,回家午睡、去谈一笔大生意或者读一本使你受益匪浅的书。最后,你选择了与好友共进午餐,那么你就失去了其他选择,你在这顿午饭中最起码支出了时间,而这段时间里你本可以选择去做不同的事,这些事情所造成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是有些选择肯定比你白嫖一顿午饭有意义的多,这就是你支付的成本,这与企业生产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性成本可以在账本上体现,但是隐性成本则不能。

      在《致命的均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亨利在工作时听闻家中来了客人,但是他非常的矛盾和不情愿,他这个时候是选择继续工作还是回家去招待客人?他很明白,如果不回家去招待客人而是选择继续工作,那么他可以在这四个小时里完成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接下来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演讲,出专栏,从而收获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他又不确定到访家中的客人丹尼斯是否真的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通知自己。最终亨利通过比较优势,还是无奈选择了回家,这就代表了他在这四个小时里放弃了工作这一选择,选择回去招待客人。不过到最后可惜的是:亨利确实是损失了这四个小时,他不仅没有在这四个小时里完成他原本可以完成的工作,也没有了解到丹尼斯所谓“十万火急”的事情,以至于亨利生气极了,不顾礼貌地把丹尼斯赶了出去。

     上述的现象很好地栓释了“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机会成本与资源的稀缺性有关。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例如时间),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这是一种选择或决策的代价——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必须放弃其他用途中的最好价值。

     “机会成本”对于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而言,不仅在学习经济学方面,在日常生活与思维观念方面同样具有很大的学习意义。在大学里,我们不会再像高中那样,整天的生活都被上课,考试,背提纲所占据,我们会多出许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我们应该去思考如何规划和利用好这些可被自由支配的时间,降低机会成本,所以当你在“打酱油”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姓名:姚灿荣  班级:20工商管理    学号:20210150134

作者: 眉间尺    时间: 2020-12-5 21:23
《致命的均衡》第八章12月22日星期六
  内容梗概:’'走廊教授"乌斯提诺夫在超市购物时想起了戈森的观点:消费者受益的品牌增值的范围是有限的。
  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生活中的例子非常多,你需要本子来记东西,那么第一个本子给你带来的效益是最高的,那么随着本子越来越多,其效益也随之减少甚至到最后就变成了废品,你去喝奶茶,第一杯奶茶是最好喝的,喝的越多,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和喜悦就会随之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个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有限的,有范围的,那么启示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过度的消费成为浪费,对生活适当的断舍离,提高商品对自己的效益;对商家而言,要提高创新能力,满足消费者对新的追求,提供最大的效益。


20工商管理  李晓龙 20210150146


作者: Jay    时间: 2020-12-9 19:53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内容叙述:亨利•斯皮尔曼在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观看了两个小伙子争夺一件衣服的场面,进一步联想到这个地下商场制定的价格体系以及他在荷兰参加的一个拍卖会经历。在他准备离去时,碰到了卡尔文·韦伯,他为卡尔文·韦伯解释菲琳百货大厦廉价商品部的价格体系:最大限度地索取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谓的‘消费者剩余’。
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          基本内容: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或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总效用与为此花费货币总效用之差)
例子:一个人能够承受并期望的的一支笔的价格为2元,而现实中笔的实际价格为1元,那么消费者剩余为1元。
结论:消费者剩余其实并没有让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得到增加,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因此,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所获得的消费剩余不同,同一个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消费剩余也不同。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09 李佳怡

作者: NGC4755    时间: 2020-12-9 22:35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内容简述:亨利·斯皮尔曼的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在费城开始了实习,她最近工作很多,很忙,他爸爸告诉她如果不想那么忙就提高收费,但是她却觉得提高收费会有更多的人带宠物来问诊。帕特丽夏·斯皮尔曼与她妈妈又谈到了给大象拔牙的事情,她对爸爸问的“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 ”这个问题疑惑不解,所以他爸爸告诉了她其中存在的经济学问题: “需求法则。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他举例说明了一下:如果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这里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经济学原理:需求定理
基本内容: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简而言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吉芬品除外)。根据需求法则,若以需求价格为纵轴,需求数量为横轴,那么需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例子:一个大型服装品牌搞衣服促销活动,它的供给不变。在平常衣服价格不变时,人们对它的需求欲望不高,甚至衣服价格上涨后,购买它的人数会变得更少,但是在它搞促销的时候,衣服价格下降的时候,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购买人数会直线上升。再比如冰激凌卖 5 块钱的时候,我们愿意买 2 个,其他条件都不变,当价格变成 10 块钱的时候,我们就只愿意买 1 个冰激凌了。

理解:在需求定律中,价格是因,需求量是果。换而言之,是因为价格低才多买、价格贵才少买。我们要注重的是价格与需求量的因果关系,价格和需求量是反比例的关系。总而言之,要正确理解需求定律,要注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其实更准确地说,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指的是,凡是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当然在这其中吉芬商品是除外的,它在一些场合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是呈同方向变动。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11    罗晓雨


作者: 20工商管理    时间: 2020-12-11 15:05
本帖最后由 20工商管理 于 2020-12-11 15:13 编辑

《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小说情节选择:斯皮尔曼读到圣塔克鲁兹岛上的货币制度。岛上的人们用羽毛做成腰带,每条腰带都有准确的价值,而每条腰带的价值取决于羽毛的质量。斯皮尔曼便想到了在以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通常用珍珠串珠交换商品。他认为如果在现代经济中取消美元钞票,现代人会很快回到用实物来进行商品交换。在圣塔克鲁兹岛上,红色羽毛腰带的价值最终是由某个标准确定的——就是新郎家付给新娘家的最少的钱。最好的腰带代表的是一号,最次的腰带代表的是十号。腰带在价值上的分级关系是成几何关系的。每条腰带的价值是比它低一级的腰带的价值的2 倍。比如,购买一头值1 条六号腰带的幼猪要用2 条七号腰带。购买一个值1 条最好的腰带的蜂蜜罐则要花费512 条最次的腰带。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平均价格是950 条九号腰带。各个地区的价格有差异,从780 条腰带到1100条腰带不等。
经济学原理:效用原理(效用的特点,序数效用论)
基本内容:效用指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原理包括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效用特点包括: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作用;效用因时因地而异;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
举例说明:这个片段中所提到的用珍珠串珠和腰带来交换商品体现出了效用因时因地而异的特点。而人们对幼猪、蜂蜜罐和独木舟等的效用大小的决定是根据人们的偏好程度排出来的,体现了序数效用论。 比如,一枚邮票,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不会花过大的价格去买,但如果遇到邮票收集爱好者,因为他们对邮票的喜爱,他们愿意花费比平常多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的钱去买邮票。这时,邮票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越实际价值了,但在邮票收集爱好者心里它的效用与价格相当。泰国处于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果,因此水果在泰国能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大大降低,效用便相对较低,而对于水果非常稀少的国家,水果所能带来的满足程度非常高,效用便相对较高。这体现了效用因时因地而异的特点。 关于序数效用论的举例,如,在买水果时,我们想要买香蕉、梨和西瓜,但是手中的钱有限,这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程度进行排序,假设我们最喜欢香蕉,其次是西瓜,最后是梨,再根据序数效用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在相同效应下选择最合适的组合。
感想:学习西方经济学后,我发现我以前对效用的理解是错误的。我之前将效用与实际价值混淆了,直到学习了西方经济学,我才明白原来效用是看个人的心理想法,取决于个人对事物的满足程度。人的内心总是会有各种偏好,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总是忍不住更多地偏向自己更喜欢的事物,这也是序数效用论思想的来源。深入了解效用原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经济中的主动权,强化我们的经济思维,如果我们在日常贯彻无差异曲线,我们便能找到能让我们获取最满足的选择。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14  潘丹翊






作者: 20工管袁佳文    时间: 2020-12-11 22:13
本帖最后由 20工管袁佳文 于 2020-12-11 22:16 编辑

1.《致命的均衡》第十五章情节:斯皮尔曼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克莱格叙述说,在岛民的饮食中,山药是一种不经常吃的很便宜的食品。而独木舟则是大件商品。买一个独木舟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我之所以知道丹顿·克莱格是凶手,是因为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价格的变化相对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小。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
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这段来自于15章的文字是斯皮尔曼根据岛民买山药和独木舟的数据用经济学中的效用最大化原理推理出克莱格犯罪
2.原理:效用最大化
  基本内容: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
3.例子:当我们在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时,我们经常会货比三家,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价格更低的,或者寻找最实惠的商品组合来使自己满意,从而来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4.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去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事物,来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感。我们要实现效用最大化,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在有条件约束的情况下去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那种搭配,不能盲目追求。在这期间我们也要考虑时间这一要素,如果那件事物不值得花大量时间,就不要去浪费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对实现效用最大化有影响。所以我们要理性思考。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37 袁佳文



作者: 20工管杨淏睿    时间: 2020-12-15 22:57
《致命的均衡》第十一章:斯皮尔曼对瓦莱莉说:“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第一件事情是: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
    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或者说当消费者的连续消费过程中变动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两方面原因:1.人的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原因。人们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当欲望比较强烈的时候,消费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就比较大;已经通过消费使欲望下降以后,再继续进行消费获得的满足感也会下降;而欲望已经得到了满足,如果继续消费的话就可能不再有满足感,甚至出现负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实例,我们在饥饿的时候买了一个面包,第一口和最后一口所带来的满足感是不同的,因为人的饱腹感随着面包的逐渐摄入得到满足,面包带来的的边际效用也在逐渐递减。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32  杨淏睿

作者: 云秧    时间: 2020-12-20 22:54
本帖最后由 云秧 于 2020-12-20 23:21 编辑

《致命的均衡》第十五章片段节选:“大部分的餐厅当然不是这样,在你决定要不要点意大利面之前,你会先看价格,如果你从意大利面获得的满足感,大于你必须付出的金钱,你就会点它。在这边也是同样的情况,只不过价格是零,所以只要意大利面的价格超过它的价格,你就会选这道菜,也就是只要意大利面能够产生一点点的满足感,事实上是只要大于零,你就会点它。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你会一直吃到多吃一口的边际效用等于零,到了这一点你就达到了平衡。”
经济学原理:效用理论:1.效用--人们从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是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人从意大利面中获取效用来满足自己饥饿的欲望。 2.边际效用递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当饱腹感逐渐上升,意大利面的对的效用也就越低。

生活中的例子:当在剧烈运动过后,口干舌燥,急需喝水。此时,第一口喝的水往往最令人感到满意舒畅。之后喝水也远没有第一口那么爽快。其中人从水中得到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也就是人们说的“一瓶可乐3元钱,第一口值两块半。”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也体现着人从水中获得的满意程度。

我的感想:    要把握好边际效用的原理,考虑好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能一昧的追求数量上的满足,同时了解自己的喜好与商品的价格,进行充分定位。这样来进行权衡取舍,选择一定的商品组合来使自己获取的效用水平最大化。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拒绝盲从,理性消费。
20工商管理 章俊 20210150139







作者: rjy    时间: 2020-12-23 19:28
本帖最后由 rjy 于 2021-1-11 17:15 编辑

情节:
“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选自第五章

经济学原理: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

例子说明:
1、谷贱伤民,需求弹性低的结果。
2、汽车房子等出售价格下降,则购买量增多,需求量增加。
3、例如一个积木的成本为3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20元。

感想与认识,结论总结:
  需求的增加或减少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向右、向左移动,是在假定商品价格不变,由比如收入、消费者偏好、预期等因素改变而引起的市场需求量的改变,这与需求量的增加减少是不同的——需求量的增加和减少是在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是假定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因此,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比如对正常商品而言,收入水平的提高或者消费者偏好水平提高都会引起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的增加。需求量受价格,人们对商品的长远打算,市场等因素改变。       我们的付出总是多于我们的收获。我们总是在交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的社会总福利总是在交易中不断增长。
20工管   20210150118   茹槿芸







作者: xxx    时间: 2020-12-23 19:40
第17章 亨利用边际效应原理向索菲亚等众人解释他如何从红色羽毛、猪、独木舟和山药中知道克莱伪造数据最后成为破案关键证据。 亨利:“在买独木舟时,节省l %可能就是10条红色羽毛腰带;而山药呢,节省1 %只有1 /10根红色腰带。所以,我们可以预测,一般的圣塔克鲁兹岛的岛民在购买独木舟时,会比购买山药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更低的价格。由于独木舟比起山药来,要花去典型的美拉尼西亚人更多的收入,如果卖独木舟的人想以比他的竞争者相对高很多的价格卖给顾客,那么大多数顾客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寻找一个更划算的交易。可卖山药的人却不一样。顾客更愿意不再去寻找更低的价格,因为从寻找另外的山药商人中节省下来的钱相对来说少多了。因此,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一原理不可避免地就会引出这样的预测:在圣塔克鲁兹岛上,山药的价格变化范围应该比独木舟的价格变化范围大。但是克莱格的数据表明的是什么呢? 刚好相反的形式。不是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有错误就是克莱格编造了他的数据。面对这样的选择,没有经济学家会犹豫的。” 边际效应原理:边际递减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由此演变出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是增量的意思。边际效用就是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能增加的满足。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消费者在消费物品时,每一单位物品对消费者的效用是不同的,它们呈递减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一个饿着肚子的人来说,第一碗饭给他的效用最大,第二碗饭则没有那么大了,吃到一定程度后,再吃的话,饭给他的效用是负的,即不仅不能给他好处,反而是负担。对买车的人也一样,当他买了第一辆车时,他感到方便很多,同时有巨大的心理满足感。当他买第二辆车时,由于他不能同时用两辆车,这第二辆车给他的效用就没有第一辆车大。当然第二辆车还能起到备用的作用,而且会增加他的炫耀资本,此时总的效用是增加的,但增加的幅度没有他买第一辆车时增加的幅度大。 作为商家也是如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让消费者买到的商品总是固定不变的,消费者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消费者购买同一件商品的边际效用会开始递减,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家企业在同类商品中会生产出不同的针对细分市场的商品,且针对细分市场的商品需要不停地开发新品。还有在工作中,当员工可支配收入高到一定程度时,对于工作的热情会开始递减,会倾向于不再愿意加班;当一个品牌的同一种口味的饮料消费了N次以后,会开始换个其它牌子的饮料,或者换同一个品牌的不同口味的饮料。 启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经营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首先企业经营者要正确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力求产“品迎合消费者的偏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其次,积极推进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由于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 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而当消费者持续购买-种商品时,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越低,甚至干脆不予理会。因此,企业要多进行产品的自主创新。 20210150116工商管理 钱梦欣

作者: xxxx    时间: 2020-12-23 19:45
本帖最后由 xxxx 于 2021-1-11 17:44 编辑

出自《致命的均衡》第二章
情节: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主要内容:因为丹尼尔戈森的登门造访,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太情愿的同意回家。他觉得自己现在不太能承受打扰和分心了,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被打扰的成本也增加了。现在回家意味着在工作上要损失四个小时,而要补回这四个小时,又要失去他做其他工作的时间。此次被打扰的成本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一笔可观收入,这笔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而对于像他这样的高收入者来说,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最后,亨利不但没有完成工作,也没有弄清丹尼斯造访的意义,所以他怒不可遏的把丹尼斯赶出了家门。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从机会成本角度来考量生产成本,将有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现实事例:1.一个厂商有一堆材料,可以造汽车和自行车,汽车可以获利50万,自行车可以获利40万。老板选择造汽车了,但是造了汽车就不能造自行车了,那么机会成本就是自行车的获利,也就是40万。2.例如农民在计划养殖物种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3.一块土地既可以用来种粮食又可以用来开发房地产。若种粮食的收益是100,开发房地产的收益是1000,那如果这块地用来种粮食时,机会成本就是1000;用来开发房地产时,机会成本就是100。
个人感想:机会成本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理性客观的分析和看待问题。我们身为大学生,虽然日常生活中的确需要一定的娱乐时间,可是也不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享受娱乐的机会成本是我们学习所能收获的知识,我们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降低因娱乐所损失的机会成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工管 苏俞箕 20210150121






作者: pyx    时间: 2020-12-23 21:28



选取情节:最终章
内容:斯皮尔曼从红色羽毛、猪、独木舟和山药的价格中知道克莱格在伪造数据。
克菜格的书中说在美拉尼西亚人居住的圣塔克鲁兹岛上最贵重的商品是独木舟,质量一般的独木舟的价格从780到1100个货币单位不等,而山民们的一种生活日常食品山药每篮子的价格在4到5个货币单位之间。
“山药的价格从4 条到5 条红色羽毛腰带不等,只是一条腰带的差异。而独木舟的价格是从780 条到1100条。那可是320 条红色羽毛腰带的差异——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是41%,而与之相比,山药的价格差异是25%。”
“但是如果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种价格差异应该是相反的。山药价格的变化相比独木舟价格的变化要大。那是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预测的结果。”
“去年年末,我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去选购一辆新车。我却不会花那样多的时间去购买一件小小的厨房用具。如果有这么一个商人,他能给我比别的汽车销售商多一点的折扣的话,那么我再多花点时间去造访他也是很值的。但是如果是买像一把削皮刀这样的商品,我多余的造访就不值得了。就算在削皮刀上给我打50%的折扣,我也不会开车穿过整个城市去买的。但是对于一辆新车,哪怕是1 %的折扣,也是很值得去琢磨琢磨的。”
——体现了机会成本在消费者选择中的作用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
基本内容: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又或者:生产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联系现实: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是既定的。任何供应者发出高于市场价格的行为会立即使其销售量下降为零。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运输成本、市场因素等问题的存在,相同产品在不同地方的售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同样商品之间也会产生相对价格——一件东西相对于另一件东西的价格——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价格会对这些经济力量做出反应的。而这些价格差异存在的事实决定了人们在消费活动中会 “货比三家”到处询价,可询问价格也是有成本的,例如在大城市,为了一种商品奔波四方询问价格,即使是乘坐公交车,跑三五家商场去比价的交通成本也得10元以上,且没有算入损失的时间。所以当我要购买一支笔,这是一个相对价格差异小的物品。因此,即使我知道某地有可能只卖1元,还是会在身边方便的小店为它花上5块钱甚至6块钱。因为我知道如果将这样的时间成本花在奔波询价的路上,成本要远远大于我就近购买即使超过心中预期价格但只有几元的成本,机会成本太大了。也就是说,因为买笔的机会成本的存在,我可以忍受100%的价格差异。但当要买一辆几万、ニ十几万的汽车时,相信消费者都会认认真真地比价,有时甚至会跑不同城市去询价比较。因为汽车价格哪怕只有1%的差异,询价者就会有几千块的收益,而消费者奔波路上的询价成本远远小于省下的这些汽车价格。

感想:由于认识到机会成本的存在,当我在生活中应对问题需要做出决策时,会更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会分不同途径、不同过程、不同假设去判断各种方案存在的机会成本。并且选取机会成本相对更小,于我来说更加有利的那个方案。在面对多种选择时,选择最佳方案,更多实现自己的利益。


作者: pyx    时间: 2020-12-23 21:32
pyx 发表于 2020-12-23 21:28
选取情节:最终章
内容:斯皮尔曼从红色羽毛、猪、独木舟和山药的价格中知道克莱格在伪造数据。
克 ...

20工管 彭雅欣 20210150115

作者: 薛兆丰    时间: 2020-12-25 09:24
选取情节:第一章
  “但是,来哈佛工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他一些想网罗戈森的研究机构许诺给他更多的薪水。而且他还得知,在哈佛大学,一个助教留任和升职的机会是相当渺茫的。当某个高级教员的位置空缺时,哈佛总是遍地撒网,在全国范围内网罗相关研究领域里最顶尖的学者。即使是哈佛大学的一个低级别教员也要长期处于巨大的竞争压力中。他要应对的不仅仅是自己在哈佛的同事,还有别处的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学者。戈森很清楚,他自己也是著名学者中的一分子。他认为其他的助教,无论是哈佛的还是其他地方的,在学术方面都不如他。而他发表的文章更足以使他在经济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正如戈森告诉学生们的那样,当他们出去找第一份工作时,就会发现老板们对同样的工作支付的薪水差别很大。这时候,如果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将对自己非常有利。为什么呢? 因为求职者知道下次面试的工作比起上次的薪水可能会更高点。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有舍有得,看你会选择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机会成本就是指做一件事情的成本,一个决策的成本,或者是做出选择的成本,我们做出选择或决策,都是要动用资源的,因此,成本是指动用的各种资源价值,在竞争条件下,机会成本就是所有资源的当前的最大市场价值。)

现实案例:
1.一个朋友送你一张价值50元的电影票,如果你决定拿电影票看电影,那么你付出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和电影票成本,虽然这张票是别人赠送给你的,但它仍然有50元的价值.卖掉它就能拥有50元,所以,当你选择拿电影票去看电影时,你放弃掉的机会成本,就是你的时间成本与50元票价。
2.假设对象是高中生,选在有两条路。第一条路,辍学创业。第二条路,继续读书考大学。做以上两种选择的任何一个都必须放弃一些东西,选择第一条那么就放弃了上学的可能,选择第二条就不能去创业赚钱,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选择第二条路的机会成本比较小,(虽然你目前没有钱,但是在为未来学有所成可以赚大钱。)选第一条路的机会成本很高(冒着创业失败又没有大学读的风险)。如果在这个条件上,我们带入两个同学。同学A家境富裕但不喜欢读书,赚钱能力却很强,同学B则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那么对于这两个同学而言,在辍学创业这个选项上,同学A对于B更有优势,因为显然同学A的机会成本(本身就考不上大学,但是能赚钱)要低于同学B(辍学之后一无所有)

个人感悟:
  了解机会成本后,切合实际。在做决定之前三思,要不要这样做,是否值得,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日常的学习中,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权衡好每项事物在生活中的占比。要从多角度分析做某件事是不值得花费这么多的机会成本。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寻求最佳方案。凡事都是阴阳相平,正负调和的,有得必有失,我们要的就是尽力把损失最小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权衡取舍。

20工管   薛兆丰  20210150131



作者: 王呈月    时间: 2020-12-27 14:35
本帖最后由 王呈月 于 2020-12-27 15:05 编辑

选自第3章(12月21日星期五)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指生成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获得的最高收入;权衡成本与效益。  例子:在上完大学后再工作和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中做出选择。 感想: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做一个决定时,要考虑到每一种可能,权衡成本与效益,考虑使用相同的成本所能获得的最高效益,重视机会成本,实现成本的有效配置。
20工管 20210150124 王呈月  







作者: Rachel    时间: 2020-12-27 16:58
本帖最后由 Rachel 于 2021-1-5 20:55 编辑

《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情节内容:圣诞购物旺季,亨利·斯皮尔曼和他的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曼正在商场中为他的妻子购买一把削皮刀作为礼物。亨利向女儿解释为什么购买削皮刀作为礼物而不是手镯时说道:“浪漫是要花费时间的;而锋利的削皮刀却可以节省时间。”当女儿帕特丽夏问父亲亨利为什么不再继续逛逛以寻找性价比更优的削皮刀时,亨利回答道需要考虑时间的价值。而女儿又问道:“为何你早上说要花一天的时间去买车呢?这是矛盾的。”亨利回答道,花一天的时间购买性价比更优的汽车比购买削皮刀更有价值。
经济学原理:效用(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机会成本 是用来表示稀缺性和选择之间关系的基本概念。
例子:“货比三家”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价格差异的存在决定了询价,而询价是有成本的,比如在北京,即使坐公共汽车,跑三五家商场去比价的直接经济成本也得10元以上,这其中还不包括损失的时间。因此,如果我要买一支笔或者削皮刀,即使我知道某个地方有可能只卖3块钱,但我还是会选择到旁边的小店为它花上5块甚至6块钱,也就是说,因为机会成本的存在,我可以忍受100%的价格差异。但当要买一辆十几二十万的汽车时,大多数的消费者会认认真真地比价,因为这时询价的成本与询价带给我们的收益的百分比缩小了,询价是有利可图的,而且汽车的使用价值(也就是效用)也是增加的。
感想: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付钱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些,信息的价值是很重要的。同时,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效用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

20工管 20210150125 王欣雨





作者: 20工管刘芳    时间: 2020-12-29 19:53
本帖最后由 20工管刘芳 于 2021-1-6 13:40 编辑

第十四章
主要内容:一位母亲被车撞,近一年不能工作,她丈夫花五千多美元雇人来家里帮忙。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只支付这五千美元,他们争辩说这是一位家庭妇女一年所做服务的金钱价值。但这位妇女是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作为家庭妇女,她和她的家人自愿放弃一万美元——这是她作为注册会计师能获得的收入。这就是她留在家里的价值。而一旦她失去了提供服务的机会,这就是她应该获得的赔偿。
经济学原理:
会计成本: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经济成本:包含了显成本和隐成本两部分,即所有的机会成本。(隐成本: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例子:1.用100元投资两个项目,一个收益是10元,另一个收益是20元,如果投资前者,那么经济成本是120元,会计成本是100元。
2.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感想:我在生活中所关注到的成本一般都是显成本,因为隐成本与显成本不同,一般不能直接从账目上反应出来,所以隐成本往往会被我忽略不计。经济成本的概念比会计成本更加广泛,所以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会计成本,更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只有在显成本和隐成本的管理上都占优势,我们才能在总成本上取得优势。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10        刘芳




作者: 祝素    时间: 2021-1-1 00:46
1.小说情节: 斯皮尔曼接到电话后不情愿地回家了,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斯皮尔曼教授走向停车场的时候,有两个他的学生向他走来。他们是通过教授的穿着辨别出是他的。斯皮尔曼不仅穿着超大的外套,还开着一辆超级大的汽车——紫红色和樱桃色相间的,带有空调。教授轻松地开着车驶上了康科德大街。回到家,在车库里,灯光很昏暗,他看了那张纸片,那张纸片是卡尔文·韦伯写的。由于,它一直在挡风玻璃上,挡风玻璃上的湿气浸湿了那张纸片,使墨水都泛开了。回到家里,教授和戈森谈了谈,但是一得知是关于戈森升职的事情,斯皮尔曼教授便明确的拒绝了他。但是戈森并没有放弃,他继续试了一次,但是斯皮尔曼教授丝毫没有动摇。最后,斯皮尔曼教授只好把他强行请出了门。就这样,戈森的第一个方案失败了,但是他还有一张王牌,尽管他希望永远都不要使出那张王牌。 ——《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2.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木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徒弟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木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 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理智 3.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1你本来买了股票A,后来卖掉了,再买了股票B。结果你买股票B亏了2000元,而如果继续持有股票A可以赚3000元。这个时候机会成本=3000+2000=5000元。 2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4.感想: 对于我们来说,任何一个没有选择和退路的行为都不应后悔,因为没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和退路,实际上就等于没有了成本。没有成本的事为什么不做呢?这个思想在经济学里非常重要。在经济学家看来,对于任何行为和做法,我们其实是无法知道其成本的,除非我们能够知道它还有别的再选择的机会。这是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的观念。把成本与重新选择的机会挂钩,是懂得经济效率的关键。所谓有效率,其实就是不让任何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溜走。因为不同的人对时间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可以与一个不忙的人闲聊,但是千万不要和一个很忙的人拉家常,因为他的机会成本太高了。大学,是一个面临多种选择的时期,我们一定要认清楚做这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多少,要尽量的减少自己的机会成本,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0工管祝素20210150144   

作者: 薛兆丰    时间: 2021-1-1 18:21
本帖最后由 薛兆丰 于 2021-1-1 18:24 编辑
薛兆丰 发表于 2020-12-25 09:24
选取情节:第一章
  “但是,来哈佛工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他一些想网罗戈森的研究机构许诺给他更多的薪 ...

机会成本:比如周末有两个小时时间,可以进行打游戏或者看电影。打游戏带来的快乐和看电影带来的放松就互为机会成本。


作者: 薛兆丰    时间: 2021-1-1 18:27
眉间尺 发表于 2020-12-5 21:23
《致命的均衡》第八章12月22日星期六
  内容梗概:’'走廊教授"乌斯提诺夫在超市购物时想起了戈森的观点: ...

边际效用递减: (个人理解) 一样东西当你拥有得越多的时候,对你的作用就越小。
比如:当一个人饿了,吃第一个包子特香,第二个很香,第三个还可以,第四个饱了,第五个看见都。也就是说第五个包子的作用为零甚至为负。

作者: 祝素    时间: 2021-1-2 15:17
一.《致命的均衡》第六章节选 书中谈到有一个叫菲林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城制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价格体系:所有商品的价格均打折出售,但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日表上的价格实行成不变的折扣,其折扣是浮动的,可预测的,譬如每周固定降价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周,到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售出,商品就将被捐给慈善机构。 二.说明选取的情节所反映的经济学原理,论述该原理的基本内容。 1.机会成本原理,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 2.消费效用原理,消费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同张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三.从现实世界寻找出相应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理。 荷兰式拍卖 就一般性的拍卖而言,我们都知道,它们的方法是从一个很低的价格开始叫价,然后大家喊价,出价最高者得到拍卖物。这样的做法很合符情理,大家也已经习以为常,但世界之大,有没有不同乃至相反的做法呢? 有的。荷兰式拍卖就是。它不是从最低价而是从最高价开始叫。在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不是真正的钟,表盘上的数字也不表示时间,而是代表价格,而且只有一根指针,而不是两根,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有一个购买者按下铵纽,大钟的移动便立即停止,而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拍到了这件商品 这样的拍卖何以能够成功,会不会价格路狂跌无人问津?不会的。虽然,没有一个荷兰人愿付超过自己愿意的高价来买根郁金香兰,但冷静的荷兰市民也知道如果等待得太久,低出了自己愿出的价格,那么郁金香荡很可能就要归于他人之手了。显然,消费者并不能无条件地追求消费名效用最大化,他必须在少拘腰包和赢得拍卖品中间紧张地权衡,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四.自己的感想、或对原理的认识、或自己得出的结论总结 在我们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都应该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机会成本最低的一项。作为选择的代价,任何决定都要考虑到机会成本。存在即是合理,事实上从很多事物的表面上来看,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通过对机会成本的比较,能让我们在选择中做出更优的决定。机会成本无处不在,不仅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小事上,而且表现在经济的宏观与微观、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上。而我们需要加深拓宽对这一认知的理解与运用,在生活中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经济学家假定人是高度有理性的,做事情时会追求实现效用最大化,这可以看成是经济学家的一种虚构,并不表明经济学家是在阐述一种他认为和实际相吻合的人性观点。但为经济学家们必须这么来假定和虚构,为什么呢?因为理性人或者说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是最强有力的归纳和概括,其预测的实用性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证明了。  20210150141 20工商管理 周晴

作者: 姚灿荣    时间: 2021-1-2 15:47



情节:
亨利·斯皮尔曼的母亲对于其父亲在做生意时十分彬彬有礼但面对家庭时则暴躁粗鲁的两幅面孔十分不解,而斯皮尔曼做出了解释(来自第三章)。

经济学原理:
买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是指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条件下,买方掌握着市场交易主动权的一种市场形态。
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和商品生产者能否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组织生产,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企业和商品生产者的生死存亡具有重要意义。
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是卖方市场的对称。在买方市场上,商品供给过剩,卖方之间竞相抛售,价格呈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主动地位,有任意选择商品的主动权。买方市场意味着商品交换中买卖双方之间的平等关系,由于商品的供大于求而被打破。买方市场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现象,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形成买方市场的社会原因和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买方市场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之下,伴随着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萧条和危机阶段出现的,供求关系不仅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同时还反映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买方市场是在价值规律的自觉调节之下,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并建立预防不测事故的后备及经常性的调剂余缺的周转性储备而出现的,供求关系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供求矛盾具有非对抗性。

卖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对称,是指供给小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上涨趋势,卖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
在卖方市场上,商品供给量少,由于供不应求而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即使商品质次价高也能被销售出去,商品价格呈上涨趋势。这时,买方对商品没有选择的主动权,卖方只关心产品数量,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卖方在交易上处于主动地位。卖方市场的存在,意味着商品交换中买卖双方之间的平等关系,已被商品的供不应求所打破。卖方市场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卖方市场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之下,伴随着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出现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也会出现卖方市场,这也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比例失衡时出现的一种市场状况。

现实例子:
卖方市场
在石油,矿物等产品是卖方市场,他们的定价基本一致,作为消费者我们虽然不至于遭到恶劣的服务,但是也没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网红私房菜馆、奶茶店等,他们由于有大量的需求和名气,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市场,于是很多都推出了限购、预约等消费方式,而消费者不会受到殷勤的待遇。

买方市场
现在社会大部分的商品都是买方市场,如蔬菜、服装、家具等。由于他们的竞争压力很大,只有通过提高自我的竞争优势才能生存。因此他们对消费者都比较殷勤,服装店会设导购员等,餐饮业、运输服务业等会有消费者反馈等以此来吸引和满足消费者。

自我感想:
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其实斯皮尔曼先生已经讲述的很清晰了。因为当时的裁缝业的门槛低,不需要大量资本,也不要高深的技术,处于一种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所以消费者可以随意选择,在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会选择态度更好的店铺。因此斯皮尔曼的父亲面对顾客的时候必须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否则就会失去他的客人,付出代价。而面对家人,他就不必伪装自己,可以展现自己真正的性格,以此其人前人后两幅面孔。
经济学真的很神奇,在阅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其他的经济学原理,以前不理解的社会现象,很多都可以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文章不长,知识丰富,同时也培养了对经济学的兴趣。

20工商管理吴壬希 20210150127

作者: 20工管刘芳    时间: 2021-1-2 19:08
本帖最后由 20工管刘芳 于 2021-1-7 23:43 编辑

《致命的均衡》第二章片段节选:
        “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体现的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
解释:经济学家指出,在经济个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计算成本。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总是以放弃其他产品的生产作为代价的,这种放弃或代价就是机会成本。即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理论上,机会成本是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在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只能是其他使用中能够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就如小说中明星级收入高的斯皮尔曼为了回家接见丹尼斯·戈森他就要损失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的四个小时,而他就要用其他的安排中抽出四个小时作为弥补…放弃这四个小时的工作量所造成的损失就是机会成本。就像,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是按每分钟来收取费用的,那么经济人就不会与其唠家常,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支出费用,追求利益最大化。

例子:1.我们可以选择花四年时间读大学,我们也可以选择去打工。当我们读大学时我们就放弃了去打工赚钱和还要付出上大学所需要的学费生活费等。而这些就是我们上大学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机会成本。
2.再如如果有朋友找你去看电影或者逛街,并且你也答应去。那么你就必须放弃你本来的安排,比如你本来安排在家阅读或者陪伴家人,但是你现在不能在家阅读或者陪伴家人了,而你的这个放弃也是机会成本。

感悟: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俗话说的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么在生活中要想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每一个经济个体都需要对其可能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成本——收益比较 ,以权衡取舍。

20工商管理 罗亚英   学号:20210150112




作者: 王呈月    时间: 2021-1-2 21:41
《致命的均衡》第15章片段
“不,不是校友联合会付了钱的缘故。就算你已经支付了横渡的所有费用,你多吃菜单上的任何一道菜也不会花你一分钱的。在大多数的餐馆里吃饭却不是这样的。你在决定点不点面食之前,你得先看看价格。如果面食给你带来的满足感胜过你不点这个菜而省下的钱带给你的满足感,你就会点这个菜了。你在这里点菜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里的菜都不用钱。因此,只要你更喜欢面食而不是价格,你就会要面食的。如果面食能给你带来哪怕是一丁点的满足感,你也会点的。你总会点一些,不会不点的。用我们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你会一直吃,直到吃的边际效用为零。到那个时候,你的心里就平衡了。”
  “我怀疑我的体重还会是三百斤的。”索非亚回答说。
  “如果是那样的话,”斯皮尔曼眨了眨眼说,“不止你有那么大的消费者剩余,每个人也都会有的。”
所反映的原理:边际效用
原理解释: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例子说明:
你肚子很饿了,你只有钱可以买5个馒头吃。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1个馒头进肚了...不是那么饿了。第五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几乎已经快饱了,馒头如果卖的贵的话,你一定不会买了。每支出1个馒头的价钱产生的效益,也就是你感觉花钱买来的价值。从第一个向最后一个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益了。
心得体会:当一个人在一个领域积累了80%,再加倍努力,剩余的20%亦难攀登,边际点效应明显;这时适合转换新领域,再用二八原则吸收80%;当积累了多个领域的80%,相关领域间整合在一起,则可以起到整体的优势。当然上面的效应也可以反着使用,正式后20%不容易达到,如果能修炼成功,那么将成为该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别人将无法超越,但是需要有一个不计得失,耐得住寂寞的心。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22 覃双秀



作者: pyx    时间: 2021-1-2 22:52
选取情节:《致命的均衡》第16章
选段(一):
  “晚餐结束了。四间餐厅已经人去楼空了。乘客都四散到船上去了。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不尽相同:许多人更喜欢去剧院看放映的好莱坞新片;其他人更喜欢有轮盘赌,21点扑克牌和老虎机的游乐场;有些人想体验那种在大西洋上给在家的朋友打电话的兴奋;还有些人溜达在走廊里的小型零售店的橱窗前;去夜总会则是多数人的选择。
  但是这些全都吸引不了斯皮尔曼。晚饭后的这段时间是他在船上最喜欢的。在“哥伦比亚宫”吃的晚餐非常不错。白天的时候,这位经济学家吃得很痛快,但做的运动却很少。他每天在盐水游泳池的游泳,在甲板上开心的散步,在健身房里进行的锻炼都无法消耗掉他从船上丰盛的宴会中所摄取的卡路里。比如说今天吧,他吃到了一生中最好吃的牛排;午餐吃的是极棒的炖牛尾;早餐吃的是烤制的鲱鱼和威尔特熏肉。有什么能够补偿他漏掉的上午十点钟的肉汤和下午茶呢? 没有,他认为。到了晚上的这个时候,他什么都不想吃了,只想躺在船上阅览室里那舒适的椅子上。他晚上的安排在旅途的早些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一顿开始得晚,但吃得很久的晚餐;在甲板上散散步;看书直到深夜。
选段(二)
   他总是想起梅丽莎‘香农。一位看上去很甜美,很通情达理的年轻女士竟然为了报复亨利的两位熟人,而制造了两起残忍的谋杀案。在经济学中,并没有人们通常很有理智这一说法。但是这些行为太不理智了。很难明白梅丽莎.香农是怎么通过全盘考虑,相信谋杀两个人能够增加她的效用。仅仅因为他们在她未婚夫的晋升上投了反对票。从斯皮尔曼的角度看。丹尼斯·戈森所做的事情是很愚蠢的。而现在,梅丽莎的报仇仅仅是增加了这种事情的不理智性。她不可能没想到过她会被逮住。但是,也许她的心神太混乱了,终究还是没能清楚地进行推理。对于斯皮尔曼来说,很难在经济学的框架中理解不理性的行为。因为在经济学里,理性是一个基本的假定。梅丽莎·香农的行为就像是一个狂热者的行为。狂热者的人性注定他们不会这种考虑。要么是全部,要么是一无所有。对于利润,他们不会进行精确的计算。不去权衡成本与收益。他们不会互相体谅,不会采取什么特殊手段的。经济学涉及的是良好行为的优先功能,正如渥兹华斯描述的是“或多或少被精确计算过的学问”。
  对于像梅丽莎·香农这样的行为,亨利·斯皮尔曼感到震惊。因为这看上去与对得到与失去的精确计算是不一致的。这种行为没有经过成本的计算。对于或多或少的精确计算,梅丽莎·香农似乎没有留心。
  确认凶手是谁并不是出于本能的意识,而是一种完善的逻辑。一种流淌在所有经济分析中最稳固的原则之一里的完善的逻辑:消费者要最大可能地实现他们的效用。这个主张的可靠性和它惊人的预测能力已经无数次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了。
经济学原理:
(一)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欲望(需要)的无限性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当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被满足,根据人欲望的无限性,会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当船上乘客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进行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去电影院看剧片所花费的成本较高,底层人民不会去相关场所消费 相关商品的价格:有去游乐场和打电话等价格较低相关替代活动,选择去看好莱坞新片的选择即会减少
(2)消费者:消费者收入及社会分配公平程度:收入水平较高的选择看电影、游泳等,收入较低的则选择去游乐场和夜总会等地。   消费者偏好:部分消费者喜欢看电影等轻松休闲的娱乐活动,部分消费者追求刺激去夜店和游乐场等地     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未来收入较为乐观的,会选择较高消费的娱乐活动,未来收入不乐观的,会选择消费较低的娱乐活动。      消费者数量与结构:上层贵族较少,去看电影等活动的消费较少。中下层人民多在夜总会和游乐场所得多。
    3.基数效用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需求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萨缪尔森提出幸福公式=效用/欲望。
对于斯皮尔曼来说,上述的活动都吸引不了他,他最喜欢的还是晚饭后在船上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进行的吃饭,看书,休息满足了他的自己欲望,对他来说这些活动的效用大。根据公式可得,斯皮尔曼的幸福指数会上升。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活动,也是因为这些活动的效用不同。
效应的特点:(1)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受偏好不同决定对同一商品效用的不同评价 ,不同的人对不同活动的偏好不同。(2)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斯皮尔曼白天吃的很好,晚上却只想躺着休息。说明效用因为时间和地点不同会发生改变。白天美食的效用大,晚上休息的效用更大(3)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实际价值无关
(二)1.微观经学的假设
完全理性:(1)全部都是理性人、经济人
               (2)个体的最优化行为
斯皮尔曼很难理解再经济学中不理性的行为。这一点也让他感觉到了反常,理性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基本的设定。但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理性是有限度的。而且狂热人性会导致人们的不理性而忘记考虑权衡成本与收益。
2.效用最大化原则
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凶手杀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如何杀人杀谁都是实现效应最大化的一种手段。是他一切行为目的的指向。
联系现实:(一)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设置了积分制管理制度。通过积分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员工的积分越高,说明他对公司的贡献越大,在公司的地位也就越高,自我成就感就越强。特别是积分终身累计,不清零、不作废,永远有效,随着积分的增加,员工的自我价值感就越强。极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2.市场上产品价格的波动则是很好地利用了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个原理。充分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刺激消费者消费。3.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认为最好吃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时间点的看法和态度也不同。像有些人离不开手机 有些人认为手机无足轻重。上课期间手机效用小,下课期间手机的效用大。
(二)1.微观经济学将人看成是经济人,但是人是不完全理性的,有狂热者也有狂热时刻。双十一双十二网购就是利用消费者的狂热心态。2.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有限的,为实现效用最大化,固定的收入采取多搭配的方式,如奢侈品少买些,零食多买些,衣服少买些等,就是消费者要在各种搭配之间选择一个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搭配。
个人感悟:经济学绝对不是死板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对人性的一种掌握。即使是理论定义上的经济人在现实中也不能完全摆脱情感。我们要重视人的欲望,关注人的需求,才能做出最贴近事实的判断。经济学也可以称为人的经济心理学,把握人性,人的偏好,才能真正的从经济现象中找到经济规律。我们也要善于从经济个体迁移到经济群体,找到该群体的共性。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和运算工具。得出结论之后,更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经济思想来解决问题。大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小到超市买菜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都可以带着经济思维进行解决。无论什么时候,效用最大化永远是各方的永恒目标和主题。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02 陈诗雨

作者: xxxx    时间: 2021-1-3 17:59
本帖最后由 xxxx 于 2021-1-3 18:14 编辑

小说情节:乌斯提诺夫教授在商场买杂货......“蠢货,看看架子上这些愚蠢的东西吧。只要摆一个名牌商品就可以了嘛。这个15米长的通道可以缩短到1 .5 米。”她还是不停地咕哝道,”啊,想起那个家伙了——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古斯曼? 加斯曼? ——他说什么来着?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正确的数量。不,最佳的品牌数。,‘索非亚’乌斯提诺夫刚刚读完了一些候选人的文件。那是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分配给她的任务。作为一名化学家,她看了戈森的文章后吃惊不小,戈森在文章中赞成了这样一个观点:使消费者受益的品牌增值的范围是有限的。他宣称自己发现了理论上最佳的品牌数量。如果超过了这一数目,或与这个数目不相符,消费者的利益将会受损。
                                                                                                               ——取自《致命的均衡》第八章

反映原理: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原理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也就是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逐渐下降的)

情节与原理的联系:“使消费者受益的品牌增值范围是有限的”,同一物品过多的品牌数量会导致品牌这一因素对消费者购买的刺激性逐渐减弱,人们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从而消费者也见怪不怪了。最佳的品牌数才会将品牌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现实事例:当人们晚上处于饥饿状态下去面店吃面时,吃的第一碗面一定是最好吃且吃得最满足的,随着份数逐渐增加,人从饿到饱,不仅不会产生满足感,甚至会产生厌恶感。

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适度消费,不因一时冲动而过度过量购买,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关键点上,以取得最大效益,避免铺张浪费。 对商家来说,要学会将边际效用递减效率用在实处,不是繁多的品牌种类最打动消费者,消费者所需要的是商品带来的效益即满足程度,要注意迎合消费需求,提升产品质量,才是长久之计。

                                                                                                             20工商管理  郭紫涵      20210150104






作者: 王呈月    时间: 2021-1-3 19:20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片段节选 内容简述:在女儿帕特丽夏·斯皮尔曼一次回家与父母谈到关于自己的兽医职业生涯时,她的爸爸布里奇·斯皮尔曼提出了一个关于经济学的问题,女儿穷追不舍地问爸爸这个经济学问题,斯皮尔曼想不出好的经济学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就期待地看着女儿希望她能为此作出较好的解答。女儿脱口而出‘‘需求法则”认为兽医行为与人类医生行为不同是由于需求法则,他的爸爸面露难色。因为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 经济学原理:需求的概念、需求量的概念与需求量的变动以及需求定理 基本内容 需求的概念: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是指某种产品对于某个人而言,在特定单价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这种产品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导致的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定理: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简言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例子:比如说我们需要买一条围巾,要求好看,质量好,价格在30元以内,如果有相应的围巾产品满足你对其要求好看又好戴的功能需求,并且价格处在30元以下,那它就能匹配我们的需求,满足我们的需要。如过它涨价卖到40元,价格变动超出了我们的预算,不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对其需求量自然会下降。反之,降价则需求量增加。 个人感想: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前总是会把两者的概念混淆,经过深入了解后个人对于两者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需求量直观体现为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于价格所引起,需求则受价格以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需求量是一个直观量,而需求是范围个体不要求数量。在生活中我们购买商品时要根据它的功能效用判断它是否匹配我们的需求,还要看看它的价格变化是否处在预算之内,来影响我们的需求量的多少。不得不说,学习了西方经济学后真是对自己的思维有了一定活跃度的提升。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06 胡燃燃

作者: 王呈月    时间: 2021-1-3 19:28
选取章节:《致命的均衡》第6章 “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这一段话是书中的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曼所说。菲林百货大厦中在地下市场有一个规则,那便是在地下商场,商品皆为打折出售,在内所有商品最初都会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若在此刻还没人购买,则该商品将会被进行捐赠。 而这一策略则是涉及到了马歇尔提出的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能感受到的福利。当人们打算在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买物品时,他们就要做好一个准备。提前购买使得自己无法体验更大的消费利益,或是等待最低价格的途中物品已被他人买走。可以说,人们对物品的等待是可以换来更大的折扣,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也要冒着失去这一件商品的风险。在书中,亨利·斯皮尔曼对这一件事的评价是:“如果你还要在这里买点东西,记住,卡尔文,不要让菲琳百货大厦索取你过多的消费者剩余。你所要做的就是要有一点勇气,一点耐心,并且乐意冒着等会儿失去某件商品的危险。” 这一个案例体现了商场的心理战术,通过人们想获得商品且又想占得利益的心理,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比如说网购的一些案例。现在,有一些店铺会进行一定的折扣,但是这个折扣是相对于数量来讲的,数量越多,折扣越大,单件数量越低,这也是利用了人们的消费者剩余。 20工商管理     章铭露 学号20210150140

作者: 王呈月    时间: 2021-1-3 19:34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节选:“兽医服务的需求正在增加吗? ”亨利·斯皮尔曼一边问一边用叉子切着一块煎饼。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结束了在康奈尔大学的兽医学学习之后,一年多以前在费城开始了实习。
  “我不知道需求是否在增加。但是我真的很忙。有时候我甚至在怀疑我能不能熬得下去。所以现在可以回家待几天真的是太棒了。不用面对那些生病的动物,动物园的人也不会打电话让我过去——真是一种奢侈呀。”
  “如果你不想那么忙的话,”亨利·斯皮尔曼说,“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只要提高你的收费就行了。”斯皮尔曼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一边说。
  “爸爸,如果我提高收费,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光顾的。在费城,有些人根据收费的高低来选择兽医的。他们乐意去找收费最高的兽医给他们的宠物看病。”
 
经济学原理:需求和价格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即,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例子:星巴克每年都会推出纪念品,对于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而言远小于售价,但人们依然追捧争相购买。即便星巴克的咖啡昂贵,可还有一定可观的消费人群:对于过去的西方人,土豆是一种廉价的主食,当土豆与其他食物价格恒定的时候,穷人消费土豆的量是一定的,但是一旦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穷人反而会减少土豆的需求量,凑钱去买比土豆昂贵的替代品。
个人感想:价格提升,需求反而增加,这是让我诧异的。吉芬效应让我学习到了消费者潜在的虚荣心。就像是《知名的均衡》兽医咨询费用的提高,在消费者看来,兽医的档次提高了。消费者凭着对宠物的喜爱和对自己生活的品质要求,反而会去选择更高消费。在消费市场上,最主要的就是吸引消费者,需求和价格理论则正确的反映了当下社会市场,让我体会到了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巧妙联系。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36     叶敏敏


作者: 20工管刘芳    时间: 2021-1-3 20:59
《致命的均衡》第十三章
内容叙述:一位绅士问斯皮尔曼:“库纳德怎么维持他们所乘坐的伊丽莎白女王二号一直运行下去,不算上船的造价。”斯皮尔曼回答说:不算上这些固定的开支,比如船只的折旧,债权人的利息,库纳德公司员工的工资等等。不管伊丽莎白女王二号这星期去不去英国,这些开支都是必须支付的。只要旅客们去往南安普顿所支付的--他们的船票钱和他们在船上的开销--补偿了这艘船此次横渡的运行费用,库纳德就获利了。”
经济学原理:厂商短期生产与否的决策与固定成本无关,它只取决于市场价格(亦等于厂商的平均收益)和平均可变成本的比较。只要P大于AVC,厂商就会生产;只要P小于AVC,厂商就会停止生产;当市场价格P等于最低的平均可变成本AVC时,厂商则处于停止生产的临界点。
相应的例子:以商店为例,如果营业额抵不上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存货的保管费,即使关门后不用支付工资和保管费,但租金是固定成本,即使关门了,你也得支付所有费用。从短期来考虑,你可以继续开下去,来弥补不变成本的一部分。
想法:我们如果将来要创业的话,我们要坚持MR=SMC利润最大化原则,注意平均收益与平均可变成本的比较,依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是继续生产还是停止生产,也要考虑固定成本。
 20210150133 20工管 杨思佳

作者: xxx    时间: 2021-1-4 15:12
选段自第十五章 “不,这不是好不好吃的问题。我们剑桥城也有做得好吃的餐馆。但即使你永远觉得餐馆里的菜好吃,在船上你也会吃得比餐馆多的。这和价格有关。在船上,餐厅里所有的东西都不用钱。”   “当然了,‘海上的哈佛’付了钱的。”她说。   “不,不是校友联合会付了钱的缘故。就算你已经支付了横渡的所有费用,你多吃菜单上的任何一道菜也不会花你一分钱的。在大多数的餐馆里吃饭却不是这样的。你在决定点不点面食之前,你得先看看价格。如果面食给你带来的满足感胜过你不点这个菜而省下的钱带给你的满足感,你就会点这个菜了。你在这里点菜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里的菜都不用钱。因此,只要你更喜欢面食而不是价格,你就会要面食的。如果面食能给你带来哪怕是一丁点的满足感,你也会点的。你总会点一些,不会不点的。用我们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你会一直吃,直到吃的边际效用为零。到那个时候,你的心里就平衡了。”   “我怀疑我的体重还会是三百斤的。”索非亚回答说。 “如果是那样的话,”斯皮尔曼眨了眨眼说,“不止你有那么大的消费者剩余,每个人也都会有的。” 经济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在生活中,当你觉得在吃自助餐的时候,你已经支付了所有一餐的价格,那你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来吃,而不是看当时食物的价格,因为在你心里你喜欢吃的食物给你带来的效用更高,而且当你吃多少也不会改变你支付的价格,你会吃到自己真的吃不下了,这时候再吃,食物对你的边际效用已经没有了,快成负担了。这个时候即使不需要额外的费用你也会不想继续吃了。 感想:即使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当需要的物品超过了一定限量也会是负担,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懂得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何小鹭 20210150105

作者: xxx    时间: 2021-1-4 21:56
1、第三章 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的。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的。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学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称职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 2、机会成本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3、陈先生曾担任一个小公司的经理,王同学是一个18岁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现在成为研究生院的同班同学,都没有在外兼职,日常花销也基本一致,虽然两人都付出了相同的学费,但陈先生读研的实际成本要大于王同学。如果陈先生为了读研究生而放弃经理的工作,每天收入减少10万人民币,王同学则放弃每年三万人民币的就业机会,因此陈先生读研的机会成本比王同学多了7万人民币/年。 4、经济学用放弃的收益,而不是占用的稀缺资源来定义成本。原因在于如果用占用的稀缺资源就无法反映成本的差异,因为既定的稀缺资源对每个人来讲重要性都不同,关键在于自己如何选择。我认为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是没有成本的,也就是说,只有相对稀缺的资源才有机会成本,不稀缺的资源机会成本为零。 20工管 20210150138 张佳颖

作者: 姚灿荣    时间: 2021-1-4 23:18



在第十五章,主人公回忆自己曾经在法庭做证的情景,一位家庭主妇被违章司机撞倒,受伤必须休息一年,她的老公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为家庭服务,支付工资5000美元,法庭在审理时听取经济学教授证词来判定赔偿多少钱合适。这位经济学者认为,被撞伤的家庭主妇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如果出门工作能够赚得10000万美元的年薪,因此她为家庭服务的价值为每年1万块,而不是5000元。当然,后面有一番论述,为什么应该按照人最高的潜在收入计算成本……,这便是经济学原理中所讲到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在本章节中,因被撞伤的主妇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书,因此在进行赔偿时就需要按照他的最高潜在收入计算成本。
20工管             20210150119史济贤

作者: 姚灿荣    时间: 2021-1-4 23:32
本帖最后由 姚灿荣 于 2021-1-5 19:57 编辑

致命的均衡
情节叙述--第六章
派翠西亚和父亲一起前往波士顿购物女儿准备为父母购买圣诞节礼物父女二人来到菲林百货菲林百货有一套很特殊的定价系统由其创始人林肯创立他规定地下摆放的都是特价商品但打折的方式并不只是单纯按照定价给予固定折扣而是随着时间按照比例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增加折扣地下楼层的所有商品都打上一个特惠价格但是这些价格每个星期减少25%每件商品不会超过四个星期就是这样的一套体系让斯皮尔曼在闲逛的时候遇到俩个年轻人争夺一件上衣其中一人喊到“想都别想我已经注意他俩个星期了
二.经济学原理
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实际上是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而商家正是利用这种消费心理运用打折这一促销手段在消费者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是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商品提高消费者剩余随着价格P下降时需求量Q不断上升是商家出现“薄利多销”的局面既获得效益又去库存
2.边际效用价值论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如果供给无限则欲望可能减至零甚至产生负效用,即达到饱和甚至厌恶的状态
三.现实案例
  针对上述第一个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百货店利用消费者这种主观心理感受采用打折的政策抓住消费者捡便宜的心理实现将无法销售出去的产品进行去库存既减少了管理成本也实现了薄利多销所谓薄利多销即当消费者看到产品降价对打折的商品需求量上升最终产生的利润效果
  针对上述第二个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用价值论在本书中就用这样的现实例子菲林百货为地下楼层的所有商品都打上折扣每个星期在递减25%不少人都在等第四个星期减少到最低点的时候满足他们最大欲望时才进行购买但百货公司为了防止产生负效用设置期限不做供给无限欲望使自己的利益亏损
四.感想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体现这经济学上的原理从此书中我也明白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觉得理所当然无需解释的情况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下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所以作为商学院的学生今后看待事物要用经济学思维
许鑫 20210150129


作者: 姚灿荣    时间: 2021-1-5 09:35



情节:斯皮尔曼解释他怎么发现登顿·克莱格是凶手,证据是“圣克鲁兹群岛的山芋价格差异,和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比起来相对较小”
原文:斯皮尔曼停了一下,继续说:“根据克莱格的叙述,山芋是岛民饮食中可以看到的一项并不昂贵的商品,独木舟则很昂贵,其价格占一个家庭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我会发现登顿·克莱格是凶手,是因为圣克鲁兹群岛的山芋价格差异,和独木舟的价格差异比起来相对较小······所以独木舟的价格差异为41%,而山芋的价格差异为25%。但是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这两个数字应该倒过来才合理······如果圣克鲁兹的岛民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在搜寻商品的时候,会一直找到多拜访一个卖家的成本相当于预期可能节省的金额为止······卖独木舟的人如果定价和竞争对手比起来相对较高,就会发现许多顾客会继续前往别的地方寻找更好的价格,卖山芋的人就不是这样,顾客会比较愿意放弃搜寻,因为多问一家能够省下的价格相对较少。
原理:
1.根据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理论,只有当商品带来的效用大于钱带来的效用时,商品者才愿意消费该商品。独木舟的价格较高,如果价格差异大,消费者会货比三家,选择价格最低的商家(前提是独木舟质量相同),商家为了减少生意的流失,必定将价格定得跟其他商家差不多,至少价格差异不是很大。
2.在这个小岛上,市场类型类似于垄断竞争市场:独木舟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商家将商品价格定的差不多。山芋价格差异较大的原因是其较为廉价,消费者不愿意花大力气找寻更低的价格。
3.信息的不对称性。考虑到岛上信息闭塞,卖山芋的商家可能靠消费者对信息掌握程度不完全,来挣取更多利润。
吴宇鑫20210150128

作者: 云秧    时间: 2021-1-5 17:27
选段一:“为菲琳百货大厦尽可能多地索取消费者剩余。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在通常的拍卖会中,你总是有最后一次机会去竞投你非常想要的任何商品。如果其他竞投者不想要这件商品,你还可以在他们放弃后用较低的价钱得到它。这样,你的消费者剩余可能很多。但是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就像荷兰的拍卖会。如果这里的购买者太过努力去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他也将冒着彻底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如果一个人被这件商品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努力成为第一个去竞投的人,从而放弃通过等待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选段二:斯皮尔曼在阅读《美拉尼西亚人的风俗习惯》时,他一边看着书,一边在想:如果听到19世纪的经济学家,边际效用理论之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讲述的那个故事,他的朋友克莱格该会有多么感兴趣呀。无数的经济学家在给他们的学生们讲解货币的发展阶段时,都会讲述这个故事。泽丽小姐,巴黎莱瑞克剧院的一位演员,曾经被邀请去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唱歌。她的报酬将是门票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当人们把她的报酬分配给她时,她很吃惊地发现报酬竟然是一些猪,火鸡,家鸡,柠檬和可可豆。如果回到巴黎,这些东西的价值将会很可观的:大约有四千法郎吧。但是最后,她却不得不用水果来喂那些牲畜。回到巴黎后,这位小姐对于纸币的好处更加欣赏了。————《致命的均衡》第十章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货币的职能价值: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实例:
消费者剩余:当我们去购买商品时,看到某一个商品十分不错时,商家就会故意抬高价钱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即使我们与商家进行讨价还价,但商家依旧赚钱了。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消费者剩余较多,虽然在与商家的讨价还价中,我们减少了消费,但是商家依旧获得了足够的利润。
货币的职能价值: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利用纸币进行交易。但实际上,纸币并没有任何价值,可是却能用在生活中。这就是体现出了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的作用。货币所为一般等价物,而纸币所为货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大大的便利的我们的日常生活,试想一下我们现在依旧处于以物易物的时代抑或是拿贝壳所为货币的时候,以物易物时常会使得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交换对象要的东西,从而我们要获得他的商品必须先换到她需要的东西,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自我感悟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高价格并不等于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而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实际的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差额,便构成了消费者剩余的基础。消费者剩余就让我们觉得是值得的,是能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使人感觉是理性消费,也反映了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当然我们在生活中作为消费者时, 不要表现出对商品很感兴趣,例如本案例,若这个人表现的若无其事,那么商家会以为你不想买,所以就不会轻易提高价格了。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出现与广泛传播,无疑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它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场合下进行使用。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货币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人们出门再也不用再带现金,也不会因丢失而烦恼,这难道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吗?
  20工管 魏王培 20210150126

作者: 王呈月    时间: 2021-1-5 20:17
选取情节:(第二章)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机会成本与资源的稀缺性有关。同时书中也还有很多部分提到机会成本···
现实例子:有两种投资方案,风险相差不多,收益率也相差不多,但因为便利问题二者只能选其一,故另一种方案应取得的收益为概念意义上类似的“机会成本”。

感想总结:由于人类社会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使得选择有成本。对于我们大学生,机会成本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学的学习中。不论是在经济生活中,还是在生活中,人生成长中,一个或大或小的选择都具有其相应的代价,因此我们不管在做什么选择时,都应仔细谨慎思量利弊,考虑清楚决策的“机会成本”,争取取得最大的效益,使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效益最大化,降低人生的“机会成本。

20工商管理  20210150130  许玉婷

作者: xxxx    时间: 2021-1-5 20:52
情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有改动) 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留4 周,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如果最后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 在荷兰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一个表盘上。有一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那么这个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需求定理: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量成反方向变动。 例子: 消费者剩余:在市场上,当看见苹果又红又大时,就会情不自禁的说:这个苹果很好,我今天特别想吃苹果,然而小贩看见就会心想:“这个人看中我的苹果,我可以卖贵点给她“其实我们表现出对苹果很满意时,这表明我们有很多的消费者剩余。所以当我们问苹果多少钱时,小贩会说2元一斤,其实是1元一斤的,因为我们表现出的消费者剩余较多,所所以小贩故意抬高价格,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划算的。 需求定理:苹果最早卖10元一斤,买的人很少,商场作促销活动,5元一斤,这时苹果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结论总结: 在生活中,商家都想获得最大利润,而消费者都想用低的价格购买到商品,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二者是相互矛盾的,所以需要二者相互让步,以达到两者都比较满意的价格来达成交易。20工商管理  侯竹  20210150148

作者: 王呈月    时间: 2021-1-5 20:57
情节:致命的均衡 第六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菲林百货由林肯·菲林主导,他设计了一套定价系统,用在波士顿市中心的百货商场地下楼层,与店内其他区域有所区隔。地下楼层摆放的都是特价商品,但打折的方式并不只是单纯按照定价给予固定折扣,而是随着时间,按照比例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增加折扣。首先,地下楼层所有商品都打上一个特惠价格,但是这些价格每个星期会再减少25%,这些商品留在店里的时间不会超过四个星期,因为此时的售价已经低到不能再低。到了这时还卖不出去的东西,菲林的策略就是捐给慈善机构。
撇开“流动折扣”不谈,菲林和一般的地下廉价商场不同,不是因为质量较差所以卖得便宜,事实刚好相反,菲林地下楼层所售卖的商品,原先可能摆在楼上最高级的部门,为商品陈列架增添光彩。除此之外,从某些商品的标签上可以看出,它们来自美国最高档的百货公司。 稍有了解的顾客都知道,在三十天的期限内,随着时间同一件商品每周都会变得更便宜,但无法预测的是不是有其他客人也在注意这件商品,会不会有人在价格降到最低点之前抢先下手。最低价格是促使顾客等待的诱因,可是在等待的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学习到,必须面对商品被其他人买走的风险;但是同时,太早下手又意味着放弃省钱的机会,同一件商品只要稍等一阵就会变得更便宜。在太早与太晚之间,光顾菲林地下楼的客户仿佛游走在剃刀边缘。
斯皮尔曼马上想到,这种情境他在参加荷兰式拍卖的时候也曾经体验过。那是他到荷兰进行讲座的时候,主办单位知道他对市场行为有兴趣,所以带他到阿斯米尔镇参观,他在那里目睹了郁金香花球的拍卖过程。让斯皮尔曼惊讶的是,荷兰式拍卖是一种由高到低、完全颠倒过来的拍卖。斯皮尔曼以往参加的是一般拍卖,在新英格兰乡间暖和的周末午后,他和佩吉会高高兴兴地去参加,主持人总是从低价开始喊起,开一个让许多参加者迫不及待掏腰包的价格,但是出价会越来越高,最后只剩一个买家为止。
然而在荷兰,一切程序都是反向进行,没有主持人有节奏地反复重述价格,而是把起价记录在一个看起来像时钟的表面。但这不是真的时钟,上面的数字不是指示时间,而是代表价格,指针也只有一个。这根指针会慢慢往低价的方向转动,直到任何一位买家按下按钮,停止时钟的转动为止,第一个按下按钮的买家就是得标者。
荷兰式拍卖和菲林地下楼的销售方式可说是同一模子出来的,菲林百货里疯狂的购物者知道等太久可能会落空,而面无表情、不动声色的荷兰镇民也一样清楚,如果犹豫太久,可能会永远失去那批郁金香球茎。

原理: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即在策略性环境中进行策略性决策和行动。(商场25%递增促销和荷兰郁金香拍卖本质上都是一种拍卖中的博弈论)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机会成本: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消费者处于时间金钱的种种考虑可能对商场25%递增促销和荷兰郁金香拍卖做出不同的反映。) 

联系实际:现实生活中的很多“1美元拍卖”。学生为了获得硕士、博士的人学资格,历经多次名落孙山,可能为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一些人为了追逐区区名利,往往花费数倍代价而乐此不疲,当其实现了孜孜以求的目标时,却失去了更为重要的机会。博弈论中,参与者通过选择有限的策略,来达到自己最优的收益。拍卖中,竞拍者通过在固有估值下的出价,来达到自己最优的回报。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收益。在经典博弈中,通过收益矩阵,纳什均衡,严格占优策略来帮助参与者分析博弈从而更好的作出选择。在拍卖中,比在经典博弈中复杂,因为出价即跟策略相关,也跟回报相关。出价高,则回报低,但是中标的概率大;出价低,则回报高,然而中标的概率小。

感想:从供给需求均衡,价格决定,到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小说所涉及到的经济学知识相当丰富,包括劳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边际效用理论、需求供给和价格理论、歧视经济学、犯罪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从更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思考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分不同途径、不同过程、不同假设去判断各种方案存在的机会成本从而达到效用最大化。

20工管 20210150123 汪慧嵘

作者: 九又四分之三    时间: 2021-1-5 21:10



《致命的均衡》第九章读后感
        原文节选:别急着应和我的观点。因为它是错的。更确切地说,除非我很仔细地说明了时间段,不然这一说法就是错的。你在一小时内喝的第10瓶可乐,确实是没第1瓶好喝;但是,对于你在一个月中喝的第10瓶可乐,就不会比你喝的第1 瓶难喝了。所以,如果你买了100 听易拉罐储存在家里,而且按照一定的速度来喝它们的话,每个易拉罐给你的口感是相同的。这就解释了我的第二个观点。当软饮料放在自动售货机里时,你弯下腰,只能得到你付了钱的那个易拉罐。现在让我来问问你这个问题。当你从自动售货机购买《纽约时报》时会怎么样呢? 你把硬币扔进去,然后整个一堆报纸都出来了。有一个假设可以解释这一点:人们在购买软饮料时没有购买报纸那么诚实。但是,对于同一个人,这个结论就好像不对了。因为购买者经常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好打赌的人,我会把我的钱押在效用假设上。确切地说,报纸有一种极快速的边际效用递减。一旦你得到一份今天的报纸,它立刻就没有什么边际效用了。所以自动售货机没有必要依赖于你的诚实。你仅仅只会取走一份报纸,即使投入同样的硬币你可以得到一打报纸。这样,出售报纸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但是,出售软饮料的人需要一个复杂得多的机器。这样才能阻止你多得到一个易拉罐,除非你是付了钱的。这是因为你今天没有喝的软饮料可以明天再喝,甚至明年再喝。所以,当人们只是投入了一个易拉罐的钱时,他会受到很大的诱惑去拿走所有能拿走的易拉罐。现在,我认为没有什么假设能比边际效用递减更能解释我们发放出售这些商品时所采用的不同的科技手段。”

         原理: 效用最大化:当消费者最为满足的时候效用达到最大。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①含义: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在同一时间内消费同一物品(劳务)数量的增加,他从每一个新增单位物品(劳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逐渐变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时间有关。   ②产生原因:生理、心理原因,一种物品(劳务)用途的多样性
        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而又偏向于竞争的一种市场类型,在垄断竞争市场类型下,竞争现象较为普遍,但又有垄断现象存在。

        例子: 1.你开了个小作坊,每天可以产出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5件/天。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个员工。人多了,工作时聊天误工、两个人相互推托依赖,都希望自己偷偷懒、省省力,于是效率变成了4.5件/天,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
         2.为了使食物给自己带来的满足程度尽可能的大,购买的零食,不会一次吃完,总会分量在几天
3.        第1 口可乐比最后一口好喝。第1 瓶软饮料比第2 瓶好喝,当然,也比第10瓶好喝。

        感想:经济学并不神秘,经济学就是生活中的客观规律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觉得课上老师讲解的经济理论抽象,可通过多途径拓展经济学的学习方式。老师推荐的这部经济学类小说就很不错,从小说中发生的故事中都形象的体现出经济规律,在本章中对于经济系的候选人的晋选中经历一番精彩的相互辩论出现了许多经济学理论例如斯皮尔曼提出效用最大化,如果一个理论,其假定是不现实的,那么,这样的理论能预测未来,指导实践吗? “关于可乐有两件事情。我敢保证你对此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们太普遍了。但是它们对效用理论有很大的暗示。随后奥利弗·吴提出了疑问:“如果一个理论,其假定是不现实的,那么,这样的理论能预测未来,指导实践吗? ”等经济理论是非常有趣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通过喝汽水让人们获得最大的满足程度,随着人的生理及心理等原因喝汽水所带来的满足程度越来越低。这就是生活中的经济学,对人们的行为决策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


作者: 云秧    时间: 2021-1-5 22:52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三章
1.主要内容:老斯皮尔曼开了家裁缝店,在店里待客人亲切友好。但是回到家中性情大变,亲切变得易怒。现在亨利·斯皮尔曼找到了解释父亲原本难以理解的行为和说法了,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希尔曼先生多余自己的妻儿,相反,亨利知道父亲对全家人都有深厚的感情。亨利·斯皮曼尔所受的经济学训练,让他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这件事——他的父亲必须和其他裁缝店抢生意,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进入这一行不需要什么金钱或者教育资本,而是他父亲裁缝服务的最后定价,虽然不足以赚大钱,却足以确保不会有大排长龙的客人,根据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如果每天上门的客人源源不断,老斯皮尔曼大可以对客人呼来唤去或挑三拣四。
2.节选部分反映的经济学原理:需求与供给。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向市场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上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和生产这对此产品的供给量相等时,这一点叫作市场均衡点,这一点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下的买卖数量叫均衡数量。裁缝店此时已经达到供给与需求平衡的状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在供给均衡的状态下价格也均衡。这这时候的顾客会货比三家,老斯皮尔曼因此不能保证每天的客人络绎不绝,所以老斯皮尔曼只能通过提高自己的服务态度来争取顾客。
3.现实例子:2003年10月,中国农产品价格突然强劲大范围上涨,这还是1997年以来的第一次。由于中国过去几次恶性通货膨胀都是首先由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因此,粮食价格的细微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吕维峰介绍,黑龙江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地位举足轻重,而黑龙江农恳总局是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耕地面积200万公顷(约3000万亩),占黑龙江省总农业面积的1/4,粮食产量占1/3。总局的种植结构和产量对整个黑龙江,乃至全国的粮食供应和价格都起到一定作用。  
早在今年春天,由于干旱使播种遭遇困难,黑龙江就开始传言粮食价格会涨,经过夏季洪涝,到9月末黑龙江提前迎来早霜,这个传言就应验了,多种因素造成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预计比上年减少100亿斤。  
此外,国家自实行农业结构调整以来,退耕还林等措施使农业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中国的粮食产地面积曾高达15亿亩,目前已下降到14亿亩。此外,近5年,粮食价格低迷造成农民种植谷物的积极性减退,改种回报比较高的经济作物或弃农从事其他行业,粮食产量近3年也在逐年递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粮食产量8613亿斤,比上年下降529亿斤,是1990年以来粮食产量最低的一年。 
粮食减产使得粮价自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出现了一轮快速上涨。于是,今年秋天粮食收购价格比往年高出很多,尤其像大豆、葵花这样的经济作物,涨幅都在30%以上;水稻每斤由0.6元涨到0.8元,玉米由0.38元涨到0.45元,大豆每斤由0.9元涨到1.4元,芝麻从3.00元涨到8.00元,葵花从0.8元涨到了1.3元。  
虽然农垦总局小幅减产,但今年总局的农户收入至少增加了20%。农垦总局的农民们纷纷表示,如果每年价格都这么好,他们就继续种粮。
4、感想:市场是由买者和卖者双方共同构成的。当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消费者应该多比较商品品质,店家服务,从中选取质量较好的商品和获得满意的购物体验。生产者应当敏感的捕捉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生产结构,经营模式,提升技术水平和调整产业结构。市场是充满竞争的,竞争可以优胜劣汰。每当一个企业为了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率而率先创新,随之引入其他企业纷纷进入,利润就被平均化。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及时捕捉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信息,他们可能就不会进步和创新,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淘汰。
20工管20210150113缪宇超

作者: 云秧    时间: 2021-1-6 01:35
选取片段:《致命的均衡》第三章。老斯皮尔曼是个裁缝,面对每一位顾客时都彬彬有礼,温顺谦和,却在面对家人时,脾气变得暴躁而粗鲁。当法律的规定使租金达不到和市场供求关系相应的水平时,出租房子的人态度就会很粗鲁、很无理;二战期间的屠夫对待顾客会很粗暴无礼,因为那时候牛肉的价格受到了人为控制;那个时期,对销售同类商品的其他商人关注很少,这使得顾客大清早就排队等候在这些商店外,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买到尼龙针织品。在剑桥城的这些年里,斯皮尔曼经常光顾百老汇的一家加油站。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直对他很客气,除了那段时间——那时,石油供应量在下降,而政府对油价的控制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这似乎也改变了加油站职员的脾气。很多顾客排着长队,尽管油价很高,他们却争着要掏钱加油。但是加油站职员的服务态度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当政府取消控制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去加油时,人们又可以看见彬彬有礼的职员了。
    老斯皮尔曼在面对顾客时,付出的每一份耐心,都是有回报的。对人的态度决定了他所能得到的多少。换言之,便是他的每一份粗鲁与不耐心,随之而来的将会是顾客的恶感,经济利润的减少。而在家里,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老斯皮尔曼在家时的态度粗鲁,对他的利益影响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在家他可以不遵循这一规则。     这展现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老斯皮尔曼就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表现出了及其和善的一面,这便是激励的功效。这样才可以实现他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激励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随着潮牌的盛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潮牌代理app和代理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收到激励作用的影响,开始疯狂购买潮牌衣服鞋子。这样一来这些商品的市场就变得越来越广阔,根据价格和市场的关系。就能知道这些原本成本价低廉的商品的价格却在飞速上涨。商家的 利润也原来越多,商家人数也就随之增加,顾客热情也一度不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
     现阶段作为一名消费者,就是要理性地面对市场,不要盲目的跟风,很多时候还是要着眼于自己需要什么。无数的企业虎视眈眈,都在运用的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巧妙地通过激励来引诱你购买他们的产品,消费者不能无限制的脑热,要做出适确选择。要在考虑好这件商品是否有必要购买后,再进行抉择。不进入商家设置的陷阱,理性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20工管20210150107胡文瑞

作者: 祝素    时间: 2021-1-6 13:30
【情节:曾经斯皮尔曼可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干扰工作的事,可以允许自己分心去做其他事,因为被打断时需要放弃的收入较少,但随着薪水越来越高,他越是无法拨出时间去做其他事。如果他打道回府,去见来访的丹尼斯·高森,代表将会损失四个小时的教评会的工作时间,而这四个小时必须拿演讲或写专栏的时间来弥补,意味着今天晚上中断工作的成本可能是少写一篇新闻杂志专栏,因而减少一笔可观收入,这是丹尼斯·高森来访的机会成本。——《致命的均衡》第三章】【原理:机会成本。】【基本内容: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也可理解为将特定的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取得的收益是以放弃将该资源用于其他有利可图的用途为代价的,这种代价的最大预期收益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在许多情况下,它不完全都用货币来计算。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生活中例子:对于1万元的资金,我可以存入银行、购买企业债券、购买国债、购买理财产品、购买股票等,若我选择了较稳定的国债而放弃其他较之高风险或低收益的投资方式,那我购买国债的机会成本就是同期同样资金下其他投资方式中的最大收益,若其他投资方式中同期同样资金下收益最高的是购买股票的1000元,那我投资国债的机会成本就是1000元。/对于周六晚上,我可以选择学习或看剧,如果我选择看剧,我看剧的机会成本就是用同样的时间可以学到的知识。/美的2011年选择缩减生产基地,加大科研投入,做战略转型,对于美的来说,这一决策的机会成本就是同样的时间内专注生产而不搞科研的收益】【感想及总结:我们总喜欢在生活中计算各种得失,这是人的本性,也是世俗的规则,同时我们也习惯在生活中偷懒,有时是忙里偷闲,有时是劳逸结合,有时是娱乐至死,而在最后一种情况时,已经忘却了成本,而生活中对于机会成本的考虑,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我们发生这种情况,同时也有益于我们做好人生的规划或一段时期的规划,但对于经济成本的运用也并不是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有时是需要我们放在一个长远的时间段来看的,需要我们根据机会成本,对于未知的未来,多些考虑,但少些顾虑,及时抓住机遇。】【20工商管理20210150145宗雨萌】

作者: sxn    时间: 2021-1-8 23:00
本帖最后由 sxn 于 2021-1-11 17:49 编辑

出自《致命的均衡》第六章
主要内容:林肯·菲林为坐落在波士顿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价格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的趋势是系统化的、可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价格每周会降低25%,商品停留四周后,价格就会降到最低。且廉价出售的商品原先都是摆在上面楼层的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顾客无法预知是否有其他购物者也对他看中的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低前把它买走。在等待的过程中商品随时可能被买走。菲林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受到菲林百货大厦里这种价格体系刺激的狂热购买者知道等得太久可能意味着什么也买不到。这个商场构成一个体系,人类的创造性、对最大效用和最大利润的追求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在斯皮尔曼看来,这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相同的,在荷兰的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只有一根针且表盘上面的数字是价格。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大钟。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也指消费某商品所获总效用与为此花费货币总效用之差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愿意支付与实际支付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 例子:假设面包的市场定价是3元一片 。当某消费者在一片面包都没有的情况下购买第一片面包时,第一片面包的边际效用是很大的,他认为值得付5元去购买,即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5元。于是,当这个消费者以市场价格3元购买第一片面包的时候就创造了2元的消费者剩余。随着消费者对面包的消费量的逐个增加,面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他为购买第二片、第三片和第四片面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分别递减为4.5元、4元和3.5元。这样,他为购买总共四片面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是17元。但他实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总金额为12元,两者的差额是5元,这个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也正是这个感觉上他认为4片面包是值得的,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
个人感想: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这是非常主观的,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价格的预期完全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买亏了”还是“买值了”有时候与商品的价格无关。消费者剩余也可以衡量出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消费者剩余的心理对于商家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商家通过价格歧视,将全部或者部分消费者剩余榨光,形成垄断利润。另外,消费者剩余也可以使人联想到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
20工商管理 宋欣妮 20210150120



作者: 薛兆丰    时间: 2021-1-10 10:00
节选(第二章)

  亨利.斯皮尔曼只好不大情愿地同意回家去。这个个头不高,秃头的教授摘下角质架眼镜,用手帕擦去上面的雾水。他总是不能温文尔雅地应付这种干扰。但是这次是他自己选择回家去的。对于斯皮尔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来说,选择处理事情的方法就跟选择商品一样——都是通过权衡成本与效益。曾经有段时间,他会很乐意被打扰。因为在他职业生涯的那段时间,即使他将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他也不会损失很多收入。因此,被打扰让他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而现在,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的明星人物之一了。但矛盾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他觉得自己不那么承受得起这种打扰和分心了。公开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特约专栏评论以及著作的销售让他挣了大量的钱。现在回家意味着在职称和终身制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上要损失4 小时的工作时间。而要补回这4 小时的工作,又意味着他将失去做演讲、出专栏或是写书的4 小时时间。

  这样,此次被打扰的成本将是新闻杂志上的一篇专栏。他本可以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的。用经济学的说法,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丹尼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对于个体高收入者,这些机会成本会变得很高。正如斯皮尔曼经常告诉学生们的那样:一个按小时收取高额费用的著名律师,你是不应该和他聊天谈论天气的,因为他的计时表在不停地计时收取费用。同理可得,比起那些机会成本低得多的公司法律秘书,这种律师可能很难舍得去享受假期。

  最初,正是对这些矛盾的揭示吸引斯皮尔曼来学经济的。
亨利面对戈森的打扰,在权衡是否回家与他见面。作为一位哈佛大学经济系的大人物,他的收入在不断的提高,如果选择回家将会损失大笔收益,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是戈森到访的机会成本。

基本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资源稀缺性的产物,当把一种资源用于此种用途时,就必然要放弃将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产生的收益,那这种放弃的收益就是放弃某种机会的成本。机会成本是用来表示稀缺性与选择之间关系的基本概念。企业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这是一种无形的代价,主观的损失,而并不是实际发生的。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应用比较多,具体分为显成本与隐成本。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是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成本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指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1、资源是稀缺的;2、资源具有多种用途;3、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4、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生活中的运用:
   当一个厂商决定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用生产汽车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替代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当然,上大学也具有机会成本。如果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选择就业,那么,在几年上大学期间参加工作预期能够赚到的钱,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当我们作出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个人在选择是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时如此,作经济决策也是这样。企业经营者在决定上什么产品时,也必然要考虑其机会成本,把同样的资源用于开发、生产其他产品的预期收益。

感想: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的最大代价,是在于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做每一件事的代价,培养从机会成本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面对众多选择时,切不可盲目,要理智抉择,否则会造成一定损失。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与学习中运用机会成本的思维,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浪费中去,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留给价值更高的人和事。

勾庭娟  20工管 20210150103

作者: Jay    时间: 2021-1-11 17:43
“多年来管理这个百货大厦的林肯·菲琳是个管理天才。他在很久以前就为他的这个坐落于波士顿市区的商厦里的地下商场制定了一个价格体系。这个价格体系与其他楼层使用的体系完全不同。在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

  这时候,如果还有商品没有售出的话,根据菲琳百货大厦的政策,它们将被捐献给慈善机构。

  除了浮动的折扣外,菲琳百货大厦和传统的廉价商品部不一样。他们廉价出售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差。恰恰相反,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商品原先都是摆放在上面楼层一些最时髦的商品部的货架上的。除此以外,你还经常可以发现其他的商品贴有美国一些最著名的百货大厦的标签。

  每个有经验的顾客都会发现,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
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五章,所反映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
解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或消费某商品所获总效用与为此花费货币总效用之差。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渐下降,但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实际是按其最低意愿的市场价格进行支付。在现实生活中,就人们买菜来说,有些居民为了可以花最低的价格去买菜,往往会选择接近傍晚到菜市场选购,而此时所买的菜可能所花价格比他们自己预期的还少,因为此时菜品可能不抵早上或中午新鲜而且菜品保质期时间短基本上无法坚持下一次集市再销售,商家也会选择尽快销售处理,会选择降价来吸引消费者。经济学原理遍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各个地方,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它们会就会出现。
20工商管理李贵英20210150108

作者: 云秧    时间: 2021-1-11 19:59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十四章
情节内容:一位从事注册会计师的母亲在事故中被一位醉酒司机撞倒了,也因此,她没有办法正常的生活,无法参与家务活等等,他们家里人选择去雇佣人来家里帮忙,因此,他们支付了五千多美元的工资,。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只支付这五千美元,他们争辩说这是一位家庭妇女一年所做服务的金钱价值。但是,这些钱肯定抵不上这位家庭妇女所做的服务的价值。而且这位妇女是位注册会计师,尽管出车祸的时候,她并没有在做会计工作。但像她那种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一年可以挣一万美元。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万美元才是这个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提供的服务的价值,而不是五千美元。这不过是基础经济学的知识。但是恐怕,这些与法庭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斯皮尔曼看着他的两位朋友。他们脸上神秘的表情让他不得不继续往下说。“法庭是像会计师那样来看待成本的。它只会问丈夫要支付的工资是多少。而经济学家——提醒你们一下,甚至是刚开始学经济的学生——把成本看作是放弃了的最高成本。任何事情的成本都是你所放弃的最可取的选择。”而对于这位妇女来说,则是一万美元。作为家庭妇女,她和她的家人自愿放弃一万美元——这是她作为注册会计师能获得的收入。这就是她留在家里的价值。而一旦她失去了提供服务的机会,这就是她应该获得的赔偿。但是法官声称他无法理解。尽管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她还是说服不了法庭。这家人仅仅得到了五千美元。

经济学原理:
机会成本: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

结合实际和感想:
从机会成本的概念中我们可以这么通俗易懂的来理解这个词,那就是当你在选择一件事时你所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收益或机会就是你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而在这个片段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职业身份为注册会计师的女性,她因为意外事故而不得不呆在家里,因而放弃了去上班,也就损失了这一年的工资,而同时在这一年中她雇佣了帮忙的人也支付了五千美元的工资,她因做出这个选择而损失的一万美元是她的机会成本,这是她提供服务所能产生的价值,也因此这就是她该获得的报酬。
其实生活中我们所需要做的选择有很多,也因此我们有很多方面会损失机会成本,举个很实际的例子,我们很快也将迎来暑假,会有同学选择去好好玩耍、游玩来放松自己,也有些同学会选择去实习积累社会经验,也有些同学会选择去打工赚一些零用钱,还有很多的其他选择,但不论对于其中的哪一种他们都会损失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正因此对于选择我们需要在衡量了机会成本和一些其它方面之后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

节选自《致命的均衡》第七章
情节内容:
帕特丽夏拉着她爸爸,很熟练地穿过了拥挤的人群。她知道家用器皿摆在哪儿,因此她比那些不清楚的人的速度快多了。当亨利·斯皮尔曼跟着女儿走的时候,他思索着:其实,找一件商品所花费的时间比看见一件商品就付钱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些。这又一次证明了信息的价值啊。斯皮尔曼意识到:帕特丽夏知道这个别人不容易找到的商品在哪儿,这就降低了他的搜寻成本。“您有什么需要的吗? ”一个营业员问道。他忙了一早上,已经焦头烂额了。“我能看看你们的削皮刀吗? ”这个营业员指了指:“它们在那边——墙边。”家用器皿部的东区摆放的是餐具。营业员把他领了过去。餐具的品种繁多。小到用来挖瓜球的小勺子,大到卖肉店里切骨头和软骨的切肉刀。亨利·斯皮尔曼看上的是一件普通的器具。“我看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很费劲地在切那些桔子。她用的那把削皮刀已经用了好多年了。我想给她买把锋利的新刀。”“一把新的削皮刀,好时髦! 好浪漫呀! ”帕特丽夏开着父亲的玩笑。斯皮尔曼顽皮地看着女儿,注视着她的反应。“你很吃惊吗? 不应该呀,帕蒂。浪漫是要花费时间的;而锋利的削皮刀却可以节省时间。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妈妈今天早上切那些桔子花了多少时间? 一只手镯不会帮她切桔子切得快点。但是一把新的削皮刀却可以为她节省时间。平均每天得有5 分钟,一周可能就有半个小时。如果我送给她一只新手镯,而让她继续用旧的削皮刀,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半小时的时间来浪漫了。”他果断地从营业员面前那各种各样的餐具中挑了一把削皮刀。“你能帮我用礼品包装纸包装一下吗? ”他把刀递给了营业员。斯皮尔曼瞥了一眼贴在刀上面的价格标签。“这把刀的价格是8 .32美元,含了税的,对吗? ”他一边问着一边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这把削皮刀的价格合理吗? 我想,你要是再逛逛,还可能会有更好的。”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眉头一皱,询问道。“如果我把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选购削皮刀,我可能会找到比这把刀价格低得多的。这一点,我可以肯定。但是你也得考虑到时间的价值呀。买削皮刀可不是我理想中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帕蒂,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我用心地去找了,最终找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车,这样,我花的这些时间比起为了找到一把便宜得多的削皮刀所花的时间要值多了呀。选购完了之后,你再想想节省了多少钱吧。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买一件高价商品——比如,一部汽车——而不是去买一件像削皮刀的低价商品。在选购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再去另一家汽车商店了。就跟我刚才决定不再去其他家用器皿部或是家用器皿店的原因一样——即使我知道,如果我继续选购的话,最终可能会找到价格更低的刀。”

经济学原理:
时间成本:准确地说,时间成本叫“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众所周知,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等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也不相等,今天的1元和将来的1元不等值,前者要比后者的经济价值大。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即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感想和结合实际:像这个片段中所展示的一样,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多的人会忽略掉时间成本,但在实际情况当中,时间成本其实是很重要的,而且很容易在一些细节的地方被我们自己给损失掉。当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去逛,想买最合适的商品,在挑选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商品价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剩余等等经济学原理,但从时间成本上来考虑,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它是损失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以及同时结合其他的一些原理来综合考虑,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20工商管理 白荣壕  20210150101

作者: 九又四分之三    时间: 2021-1-11 21:18



    “我能想像出你为小狗小猫治病的情形,”布里奇‘斯皮尔曼继续说道,“但是你去动物园……我真的想像不出你是怎么为狮子做手术或是为大象拔牙的。”
  “但是妈妈,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大动物啊。我才开始职业生涯,动物园就能叫我去,我觉得很幸运。”
  “动物园打电话让你去? ”她的爸爸问到,“人类医生很早就不上门服务了。都是顾客自己上门来找他们的。你为什么要跑去动物园的笼子里去给动物瞧病呢? ”
  帕特丽夏·斯皮尔曼立即意识到情况已经逆转了。她才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呢。“爸爸,为什么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呢? ”
  亨利·斯皮尔曼有点畏缩了。他不习惯想出一些好的经济学观点来为自己解释,特别是在自己的家里。他很期待地看着女儿。“经济学? 什么经济学原理使得兽医的行为与人类医生的行为不同呢? ”
  “需求法则。你经常说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法则。你能想像一下,如果我的候诊室坐着一只大猩猩,那么还有多少人会来我这里让我给他们的宠物看病呢? ”听完这句,斯皮尔曼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就像一个人刚听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双关语。布里奇和帕特丽夏都被他的表情逗乐了。斯皮尔曼也不想破坏她们的兴致。
  出于这个原因,他没有告诉她们他之所以做出那种夸张的表情是因为女儿犯了一个错误。她把“需求”与“需求量”搞混了。他默默想着: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这是严重的过失,但是对于一个兽医这不算什么。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

一.含义: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而构成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有支付能力。)
2.需求量: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因此,对于斯皮尔曼女儿的观点是错误的。在人们的宠物生病的情况下,无论斯皮尔曼的女儿的急诊室里面有没有宠物在接收急诊,他们都会带上自己的病“宝宝”接受治疗,这即是需求,因为他们需要给他们的宠物治疗同时他们也愿意支付治疗所需要的费用。而需求量便是,在一定条件下即价格没变的情况下需要来急诊室让宠物接受治疗的人有多少。
二.需求量只是构成需求的一部分,需求是需求曲线的某一点。影响需求与需求量的因素各不相同。
需求的变动是指由该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变动,比如消费习惯、工资变动等等,在图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该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表现为在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之间的关系。
影响需求的因素,比如收入(收入与需求成正比,当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当收入减少时人们便会减少对某一商品的需求)、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即当一中物品价格下降引起对另一种物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互补品即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收入预期(当预期未来收入会增加时,人们会增加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当预期未来收入会减少时,人们便会减少对某一商品的需求)、爱好(爱好是决定需求的最明显的因素,如果你喜欢某一商品的时候,你便会增加对其的需求,反之)、买者的数量(当市场上买者相当多是,那么市场上对某一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便是价格即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这种情况在高档奢侈品中表现最为明显。

斯皮尔曼的女儿所说的是如果她的治疗室里坐着一只大猩猩,其他人是否还会来她的急诊室。而这显然是在给每个宠物治疗的费用即价格没变的情况下,其他的消费者对急诊的需求,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需求而并非是需求量。
20工管   周杨晨(20210150143)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