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案例分析】旧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0-6-29 16:36
标题: 【案例分析】旧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七七事变前的1937年6月法币发行总额为14亿元,至1939年4月翻了一番,达28亿元,1941年底增至151亿元,而1942年纸币发行权集于中国家银行一家之后发币更是达到疯狂的程度,1944年底为1894亿元,到抗战结束时的1945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是5569亿元。八年间,法币数量增加了400倍。在这种情况下,大后方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如将1937年上半年大后方的物价指数定为100的话,1939年为213,1941年为1294,1945年则是184455。这意味着,八年来后方物价翻了1800多倍。
抗战胜利后全国的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物价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如国统区的重庆10月份物价比8月份下降了1/3,沦陷区的上海9月份物价比8月份下降了36%。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又开始了疯狂印票子,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元快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物价自然也会迅速飙升,货币贬得一文不值,甚至有人用货币来造纸,因为同样重量的货币买不来同样重量的造纸原料,用货币造纸反而更便宜。
为了解决恶性通货膨胀问题,国民政府1948年8月19日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内容为:限量发行20万亿元金圆券,回收法币按1:300万兑换;限期收兑人民持有的黄金、白银及外汇;冻结物价,物品与服务价格按8月19日标准以金圆券交易。在开始发行金圆券时情况还算不错,但后来蒋经国在上海打击进行投机活动扰乱市场的“大老虎”失败后,市场重新陷入混乱,不得不在11月1日全面撤销物价管制,突破20万亿金圆券发行限制,于是疯狂发币重新上演。
从实行法币改革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十几年里,民国政府究竟发行过多少钞票呢?据有关档案资料记载, 1949 年比 1937 年的发行增加1400 多亿倍。以上海物价为例, 12 年里上涨了 368000 亿倍,超过同期通货增发量的 250 多倍。按人们生活必需的粮食价格进行计算,其上涨倍数为 476000 亿倍,为增发通货倍数的 330 倍。纸币的增发达到天文数字,而物价的上涨又远远超过纸币的发行倍数,同样数量的货币所能买到的东西就越来越少。 1937 年民国政府发行的法币,当时的 100 元可以买到两头牛, 1938 年变为一头牛, 1939 年可买一头猪, 1941 年能买到面粉一袋, 1943 年可买到一只鸡, 1945 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到 1948 年 8 月,只能买到 0.000000000185 两大米。据统计,上海的白粳米, 1937 年 6 月每石为 11.05元,到 1949 年 5 月,每石价格上涨到“金圆券” 44000 万元,相当于法币1320 万亿元,比抗战以前上涨了 1190000 亿倍。这次通货膨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一。
思考:
1.旧中国这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
2.这样的恶性通货膨胀会给居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这次恶性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府的跨台有什么关系吗?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