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标题: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徐雅妮18国贸 [打印本页]

作者: 玺欢你    时间: 2019-6-22 19:51
标题: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徐雅妮18国贸

《致命的均衡》第五章——徐雅妮18国贸

小说情节:

在菲琳百货大厦的地下商场,商品都是打折出售的。但是降价并不是简单地对价目表上的价格实行一成不变的折扣。折扣是浮动的。它的变化趋势和大小都是系统化的、可以预测的。地下商场的所有商品最初都标有售价,但是这些价格每周都会降低25%。每件商品在商场里仅仅停留4 周,到了最后,商品的价格就会降到最低。在这30天中,商品的价格每周都会降低。但是你无法预知的是:是否会有其他购物者也对这件商品虎视眈眈,并在价格降到最低前把它买走。在一定限度内,等待是受到鼓励的。但是在等待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发现等待的同时也要冒着失去这件商品的危险。另一方面,买得太早就不得不放弃将来以更低价钱买入这件商品的可能性。菲琳百货大厦地下商场的顾客总是处于买得太早和等得太久的分界线上。

      在荷兰的拍卖会上也有这种情况。通常,在我们的印象中,在传统的拍卖会上,拍卖人会从很低的价开始叫价——许多竞拍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喊价——但是价格会不断上涨,直到最后只有一个人出价了。但是在荷兰,整个程序恰恰是相反的。拍卖会上,最初的价格被标在宛如大钟的一个表盘上。但这表盘上面的数字并不表示时间——它们代表的是价格。人在有节奏地叫喊着价格。这根指针有规律地向较低的价格移动——直到会有一个购买者按下按钮,停止了大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就竞投到了这件商品。



经济学原理:

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三·现实例子:
         一级价格歧视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实现,因为商家不可能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某数量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商家的行为中找到类似的销售模式——先调查,后定价。(类似一级价格歧视,也有些类似三级价格歧视)
         我曾在新闻中听到过这样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模式。老板将其销售目标定位为有一定存款数量的空巢老人。其推销业务员不会直接向老人兜售商品,而是先伪装成关爱老人协会等慈善组织的有关人员与老人聊天攀谈,甚至派业务员定期携带鸡蛋、酱油等“礼品”看望老人,博取其信任。博取其信任后,业务员会在聊天过程中了解老人的家庭背景与其收入、存款、消费习惯等个人信息,最终通过其个人消费能力对自己的“万能保健品”定价,并通过其独特的推销模式售出商品。这种根据不同老人消费能力对同一商品定价的方式就类似一级价格歧视。(倾吞消费者剩余)



感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有趣的经济现象等着我们去探寻。我们学习的许多概念(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需曲线,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等等)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实例。但是由于很多的原因导致我们即使学了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不活学活用,在大学四年里去培养出一颗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心,那么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功。还因为很多经济学模型条件要求过高,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致的现实依据,需要进行类比推理。但是,我相信在这个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真正活学活用,找到自己学习经济学的最佳方法!


18国贸班 徐雅妮 1821020144






作者: wx_XS89xm89    时间: 2019-6-23 21:26
写的非常好,语言通顺,间接明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人更加觉得通俗易懂。

作者: 木瓜盖子    时间: 2019-6-23 21:35
写的挺好,条理清晰,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添加了,粗体进行突出

作者: wx_y4eUHvrO    时间: 2019-6-24 11:15
结合自身实际,贴近生活,没有把经济学原理只停留在书面上,如果能解释得再具体些就更好了

作者: RYF_nKkA9    时间: 2019-6-24 20:47
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有自己想法。

作者: ΗΞ.Μ    时间: 2019-7-2 16:48
写得好啊我非常认同


作者: 趴撒太    时间: 2019-7-2 16:56



分析合理,感想独特

作者: 树上的男爵    时间: 2019-7-4 20:09
分析得十分贴切,感悟体现真情实感,雅妮同学一定是深思钻研了一番

作者: 始于足_sd0PA    时间: 2019-7-5 00:32
运用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需曲线,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等等知识,写的很好





欢迎光临 经济学原理 (http://wdjjlt.org/yl/)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