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8|回复: 1

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复制链接]

807

主题

1201

帖子

40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35
发表于 2013-11-7 00: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培养特色人才是代写论文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1.注重教学观念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的欲望
  (1)要有课程意识,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和课程资源观。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制订教学计划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在培养目标、学科要求、学生素质等方面,必须有明确的规定性、规范性,避免无序的、无目的的教育,同时又要看到学生具有差异性,社会需要各种不同人才的现实,要因材施教。(2)树立人性化的师生观,积极开展交往性的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要善于使用友善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教师应把教学看做是环境的创造,是知识传授+思想情感交流+智慧能力的培养+个性塑造的过程,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整个个性的内在力量来促进、深化和拓展教与学的过程。(3)要有目标意识,树立三位一体的统一和谐目标观。三位一体是指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把经济专业办出品位,办出知名度。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即使取得经济效益也要首先考虑经济专业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要认真研究和扎实推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动机。
  2.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1)要把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统一起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经济专业学科教师勇于创新,使之在教学和科研中引入并不断融合实践的方法,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2)强化经济学专业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观念、技术和应用三个方面强化经济专业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科学的态度为提出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目标,并从多角度或多方面激发学生为达到该目标而努力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3)注重调查研究,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会以多维视野观察日益复杂的社会现象。要积极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知识背景,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贯彻“夯实基础,梯度深化,广博结合”的原则,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3.遵循教学规律,提升科学探究精神
  (1)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之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2)强化教学体系中“学”的环节和“学”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的习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专深与通识的关系,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实际操作能力。(3)贯彻教学“难、广、精、效”相结合的原则,以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发挥各种教学策略的整体效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质疑问难和探索求解心理的生成,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展。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1.活跃创新思维,营造探究的氛围
  (1)实现教学形式的“四个转变”。一是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从现实运用中提取素材,直接与市场接轨。二是限制型向自主型转变,经济学课程应建立以综合技术为导向的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人才培养课程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精神。三是验证型向创造型转变,验证型实践在于求证“已知”,创造型实践教学应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出发,强调创造型课程的实践教学。四是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各个思维模式中展现知识的面貌,拓宽、活跃创新思维,彻底扭转社会实践活动形至而实不到的局面。让学生主动接受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意识的熏陶,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挖掘创造潜能,实现质的提升
  (1)在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要克服“经验型”和“试验型”的教学方式,力求体现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真实情境。要充分利用地缘及政策优势,争取政府支持,建立模拟、仿真、全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与之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2)贯彻“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培养既动手又动脑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发展的空间,建立岗位技能与核心课程之间的映射关系。(3)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必须与本区域的经济领域结成双向互动的“战略伙伴关系”,吸取来自社会经济行业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的学习,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挖掘提炼新的“课程资源”,寻找新的理论,使自我能力得到提升,扎扎实实地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网络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7

主题

1201

帖子

403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0: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3.强化质量意识,努力突出特色
  要努力构建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模块化、综合化、柔性化、个性化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要努力做到“三化”。一是全程化。把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相对地划分为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专业基础实践训练阶段和能力技能培养阶段。二是多元化。为拓展理论专业基础,注重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由学科间相对独立的理论实践教学到学科融合的形式与实践教学发展,形成“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多样化。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应引导学生走访企业,了解市场,系统地掌握经济专业课程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微观空间中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从宏观与微观体系的差异与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专业品牌是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
  
  1.多元整合,理论与实务并重
  (1)构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要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要构建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块体系,形成学科加模块、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整合型”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2)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进行教学设计。通过采用横向集群的分析方法,实现从单一职业、单一专业的分析转向整个职业群的分析,拓宽专业面,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要适应学生将来在同一行业变换不同的职业岗位的需要,为最终形成拓宽专业基础和专业化培养方向的课程结构创造条件。要提高经济学课程模块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和效率性。(3)理论与实务并重。我们培养的经济学专业人才要适应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应该在经济学专业教学活动中系统和自然地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严密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同时加快相关课程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技能培训,实现一专多能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要把真正体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课程、训练项目、课程设计等纳入教学体系,紧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脉搏,注重社会需要与行业规范,体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深化,实现一专多能。在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限的实践活动比较集中于实务性部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具体经济专业的实践,了解一般流程。根据这种情况,教师授课应从单向式的演讲式教学改变成以学生讨论为主的双向互动性教学。教学中应注重多元化地思考问题,注重新问题的发现,鼓励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提供多元化的解决办法。教学中要重视全球经济性的问题的讲解和分析。教师之间应经常切磋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课程设计应注重各板块之间的相互联系。要通过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努力实现教学与现实接轨,与社会接轨,不断寻求和拓宽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道路。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既是开放的,也是与社会、市场紧密相连的。我们的教学只有使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理成长的力量,才真正找到了教学过程得以深化和拓展的强大动力,才能够给予学生触及心灵的影响,从而更新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端正他们的价值观取向。
  3.抓好环境模拟场所的培育
  (1)仿真企业环境。要争取社会为学校提供确实仿真企业的业务处理环境。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验流程的设计应努力使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一个仿佛接近或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步骤,主动加入到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工作。(2)模拟职能岗位。模拟的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真实模拟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运行过程。在局域网完备的环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的“职业角色”。(3)仿真企业流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其业务流程。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系统性的经济业务来深化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使每个实验者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这也正是对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马勇军,骆红山.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7(01)
  [3]董艳,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4]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GMT+8, 2024-3-29 14:22 , Processed in 0.18483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