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35|回复: 2575

如何看待马云说,未来30年,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大?

  [复制链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发表于 2017-6-17 13: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划和市场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而已。这个问题由阿里巴巴的掌门马云提出来,其实就是在说,在大数据和IT技术的加持下,计划的分配方式是否能够优于市场的分配方式。我的观点是:
计划经济在未来或许是更有效率的,但是这未必是我们——作为消费者的身份来说所想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说一说IT的影响:
IT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市场和计划在信息的传递速度方面越来越接近;
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掌握更加完备的消费者信息。
第一条,在以前计算机不发达的时候,计划经济的信息传递的滞后性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等信息搜集上来,分析过之后,可能已经时过境迁了; 第二条,以前即便是有海量的数据,但是受制于人的分析工具和计算能力的限制,不能够充分利用,现在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的改善。所以接下来的分析,都是基于这两点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

在当下,这个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很多时候计划经济已经在悄悄的发芽了,只是我们还没有察觉。比如说汽车线路的规划。市场的方法就是让每个司机单独决定自己开哪条路,怎么开——看到A路堵了,赶紧上B路,B路上有个岔口,赶紧下去探索一下看看会不会近一点……这样的话,大体上也是有效率的,在没有实时路况信息的GPS之前,大家基本就是这么做的。而计划的方法则是让每个司机上路之前,输入自己的目的地,然后系统通过分析,考虑到其他司机的输入和目前的路况,给司机规划一条最优的途径。这两个方案哪个好,似乎不用比较——现在几乎所有的GPS导航软件都附带了实时路况分析,以后如果加上统一规划,只会更加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计划做的比市场好呢?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中央计划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可以综合判断哪条路会比较堵,哪条路会比较闲,从而从一开始就平衡每条路上的流量;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其他的司机都选择沉默,只要有一个司机把自己的目的地告诉中央计划者,然后广播出去的话,这对自己都没有任何的损失,只有好处,并且对其他的司机也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央计划者说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你要去西单,结果你偏说去五棵松,结果中央计划者按照“你的目标是五棵松” 设计了所有车辆在道路上的流量均衡必然失效,那么你去西单的时候在路上遇到的车流量必然不是最优化的,所以你很可能更慢的到达西单。

在这种情况下,司机之间的私有信息是不但有着正的外部性相关的——即公布私人信息对其他人来说是好的,而且对自己也是好的。所以,中央计划者可以近乎无成本的搜集到司机的真实信息(在这里就是目的地),计划的效率几乎是完胜市场。同时,根据车流量等等的数据,计划者可以作出新的规划,比如新建道路等等。这些通过大数据一目了然的事情,要比通过市场自发的方式更快,更有效。

在这种“公布个人信息”是占优策略的场景下,IT技术确实能够改变很多,现代IT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发送接受和分析都变得更加的快捷,让实时路径优化成为了可能,那么计划的方式可能确实要比分散的市场方式更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事情并不是一直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个人,卖家A和买家B。卖家手里有一个货物,成本为C,买家想买,愿意支付的最高价为V。显然理想的情况下,只要V比C大,就应该成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一种机制,能够让两个人达到理想状态呢?直观上感觉就很难,因为卖家总是想抬价,说自己成本高;买家总是想压价,说自己的V比较低。这个时候用什么机制似乎都很难办:在市场机制下,两个人会一直试图伪装自己的成本和支付意愿,然后讨价还价——参看每天都在发生的街边讨价还价的情况;而在计划体制下,如果中央计划者让他们简单的汇报自己的成本和支付意愿的时候,他们也会倾向于说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根结底在于,这里私人信息是有价值的,任何一方如果单独的公开信息,那么另外一方就会利用这个公开信息,把交换所产生的所有剩余都剥夺过来。所以信息有“租金”,更具体的来说,卖家的成本越低,卖家的信息越值钱;而买家的支付意愿越高,买家的信息也越值钱。只有当双方的信息租金被支付之后,才能成交。而这个租金从哪里来呢?在没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租金只能从交换产生的剩余中来。而当交换的剩余不足以支付双方的信息租金之和的情况下——比如V=C,尽管理想情况下,依然应该交易,但是双方因为信息租金得不到满足,就会拒绝交易。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和小商贩讨价还价的时候也是如此,其实消费者也想买,也不是不愿意出这个钱,但是因为讲出来的价格距离自己的最高出价过近,总觉得自己“亏了”,认为可以把价压的更低;而小贩也愿意卖,但是同时也觉得自己“亏了”,认为消费者还可以出更高,所以最终双方都恋恋不舍的终结了交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经济学里面典型的“双边交易”问题,2007年诺奖获得者梅耶森从数学上证明了,在预算平衡——即所有的剩余都来自于交换的前提下,只有当最高支付意愿足够大于成本的时候,交易才会发生,当V只比C大一点的时候是不会产生交易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不因具体采取的交易形式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不管你采用计划,采用市场,还是采用什么其他的方式,机制设计从数学上就已经把“完全有效市场”这个可能性给否决掉了(当然,有些经济学家对这点也不满意,他们通过引入各种其他的因素,做出了不对称信息下的有效双边交易的模型,比如引入风险规避,但是这些只能看作是一个个特例,而非一般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上面所述,因为信息租金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效率损失,在市场而言是无解的。有人可能会问,你这么说就是计划有解了?计划可能还真有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解这个困局的诀窍,就是要引入一个完全没有私人信息的人,把所有的信息租金压到这个人的头上。在委托代理理论里面,这个人叫做委托人;在拍卖理论里面,这个人叫做拍卖者/卖家;但是在机制设计里面……因为所有的博弈参与者都有私人信息,这个人是缺位的(格罗夫斯机制是个特殊情况,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每个人承担其他所有人的信息所带来的外部性,从而达到社会最优,但是格罗夫斯机制不适用于一般化情况)。所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无能为力,最高能达到的效率,就是梅耶森所定义的“社会次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460

帖子

9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7 13: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办法能够在这个社会里面找到一个或者一批“透明”的人,然后把整个世界的人的信息外部性和不确定性都压在他的身上,也就是让这个人支付所有人的信息租金,来“购买”我们每个人的私人信息,我们就能超越梅耶森的定义的社会次优,达到有效市场。这个人必须满足:
没有私人信息;
没有个人偏好,没有爱好;
有能力支付额外的信息租金给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
这个人——或者这批人,就是我们的下一代——确切的说,就是我们尚未出生的下一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微观经济学--温州大学精品课

GMT+8, 2024-12-2 05:17 , Processed in 0.1809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