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坐火车回家的人可能都有切身体会。火车票总是那么紧张,要提前排队购买,如果实在买不到,也可以想办法从票贩子手中高价购买。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公安部门都会出动警力进行打击,但票贩子们总是屡禁不止。其原因实际不是公安部门打击不力,而是限制价格的作法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均衡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如果铁路部门确定的火车票低于均衡价格,坐火车的需求量就大于供给量,这时存在价格上升的压力。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想坐火车回家的人)减少,供给量不变,价格就会上升到供求相等的均衡水平。反之,如果铁路部门确定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量小于供给量,价格下降,直至供求相等。当价格达到均衡时,想坐火车回家的人得到了满足,这就是实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资源配置最优化。 但是,如果受到外力的干预,价格就无法起到这种调节作用。比如,假定坐火车的均衡价格应该是60元,但物价部门规定的限制价格是30元。由于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且不能上升,必然存在超额需求或供给短缺。火车票为30元时许多人买不到回家的票正是这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供小于求的方法有三种:配给(由铁路部门决定给谁)、排队(按先来后到的原则)和黑市。票贩子和买票人之间的交易是黑市交易。票贩子或者拉帮结伙装作乘客排队买票,或者与铁路有关人员勾结把紧缺的车票弄到。然后以供给不增加情况下黑市的均衡价格(比如100元)卖给真正需要火车票的人。只要存在限制价格,票贩子倒票有利可图,无论怎样“严打”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钻价格政策的空子是票贩子的理性行为。 显然,票贩子的存在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损害了生产者(铁路部门)的利益。购票者不得不付出高价,这种高价又不由铁路所得。在我们的例子中,限制价格为30元,买票却付出了100元,其间差额70元就归票贩子及其同伙(例如,提火车票的人)所得到。有关部门制定限制价格的意图也许是在于维护消费者利益,但实际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就在于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为地破坏了价格自发地调节供求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