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说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理由是经济学无法做精确的受控实验。这种说法既误解了科学,也误解了实验。一方面,现代科学的一个标志是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但是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可证伪,而不是能否进行受控实验。另一方面,即使自然科学,比如天文学,常常也不能做精确的受控实验,你总不能去改变一颗行星的轨道吧!对于经济学而言,其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做受控实验更有可能违反人类社会的伦理。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借助经济学理论解释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各种现象,经济学就是一门科学。 其实,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精彩的思想实验。这些思想实验只存在于经济学家的脑海中,但是经过逻辑推理,它们不仅可以澄清经济学的概念,甚至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新的经济学理论,因此它们不仅有趣,而且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据说张五常教授经常用它在课堂上解释需求定理。人来人往的马路上,一张百元钞票落在街头,没有风,没有警察,不一会儿它会消失的无影无踪。第一种解释,钞票被行人拿走了。 这种方法是用事实解释事实,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因为我们可以继续乃至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它被行人拿走了?行人拿走它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种解释,根据需求定律,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没有警察盯着,路边的百元钞票是无主之物,只要人们捡钞票的成本小于100元,捡钞票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就会有人去竞争获取,没有风,它也会自然消失了。张五常教授继续评论,这个现象物理学无法解释,而经济学可以。 再举个稍微复杂点的例子。 阿尔钦在解释产权中的转让权的重要性时,考查了三种场景。第一个场景,假设某个社区有100个人工作于10个独立的企业。每个人的生产效率都相同,并且产出和他们工作的时间成正比。设想每个人把1/10的时间工作于其中一个企业能够创造1000美元的利润。由于每个人只有企业1/100的所有权,他只能得到10美元。我们继续假设每个人在其他9个企业中都用同样的方式工作,那么他自己的财富收入将是100美元。他总共创造的10000美元收益中的9900美元将分给其他人。如果其他99人也和他一样工作,那么他将因此得到增加的财富是9900美元。他的总收入是10000美元。第二个场景,假如所有权可以重新分配,每个人只掌管一个企业,并拥有一个企业的1/10的产权。他会把一年的全部时间投入到一个企业,他又产出了10000美元。他因此分得了1000美元,其他9000美元则分给剩下的所有者。与此同时,他将从自己企业的其他所有者那里得到9000美元。总计仍然10000美元,区别在于,他现在依靠自己挣得了1000美元,而以前他只能得到100美元。准确的说,取决于他人活动的收入从9900美元减到了9000美元。最后一个场景,如果10个企业分成了100个企业,每个人都是某个企业的唯一所有者,那么他的财富总量中的增加的10000美元都将取决于自己的活动。第一个场景和公有制相符,第二个类似合伙的私有制,第三个场景是个人私有制。阿尔钦评论到,许多人喜欢第一种场景,因为他们更希望从其他人的活动中积累自己的财富。毫无疑问,总财富会因为大家工作兴趣的降低而减少。假如有人,哪怕一个人,愿意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活动来获取财富,他就可以比别人出更高的价格去购买企业的所有权,并通过经营来获得更多的收入。人作为所有者是有差别的,如果所有权可以转让,就可以发挥所有权专业化的比较优势,而公有制实际上消除了所有者专业化的可能性。 在讨论货币现象时,弗里德曼曾经举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思想实验。假设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每个人年收入20000美元,并且通常持有2000美元现金。弗里德曼首先区分了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他解释到,这个人持有的名义收入是2000美金现金,而实际上他持有的是5.2周的实际收入(1/10的年收入)。现在,设想一架直升飞机从天上飞过并撒下一笔钱,而每个人平均不多不少正好捡到2000美元,并且每个人都确信这是独一无二的事件,今后不再会发生。如果每个人只是把捡到的钱放在家里储藏起来,那么整个社会不会有任何变化。 问题是:一个人愿意怎样花掉多少捡到的钱呢?弗里德曼评论到,在没有捡到钞票以前,一个人愿意持有5.2周的收入而不是更多或更少,说明花更多的钱或者存更多的钱对他都没有任何好处,即,在边际上他愿意持有5.2周的收入。当他捡到钞票以后,他会认为自己拥有了更多的收入,他为什么不选择花掉更多的钱呢?实际上,他捡到更多的钱本身并没有改善他的处境,只有当他花掉更多的钱时,他的处境才最终改善了。但是,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社会个人现金余额的总额等于现金的持有量。 当每个人都意图花掉更多的钱的时候,整个社会并没有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增加的只是钞票。因此,对整个社会而言,这个愿望注定会落空,最终到达均衡状态时,每个个体的名义收入是40000美金,随之而来的是价格水平增长一倍。这个例子其实就是对费雪的币量方程的阐述。 这些思想实验大胆,不拘一格。有的似乎是生活中的小事,有的似乎只能在想象中存在。但无论怎样评价,它们其实都是经济学理论的一部分。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经济学的唯一目标是解释人的行为。经济学家总是通过一定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现象。在理论的建立过程中,他可以做出大胆的假设,分离出最重要的概念,再通过边际条件来解释人的行为,而不用总是拘泥于现实的原貌, 这些思想实验正显示了经济学家能以独特的视角来认识现实世界的巨大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