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的遴选与体系的构架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比较完善、系统的经济学科,自新古典经济学算起,至今已经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和补充,目前已经形成了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学科内容和学科体系。 一般来讲,《微观经济学》包括以下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第二部分为市场运行理论,主要介绍市场供给、需求及弹性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消费者行为理论,又叫效用理论,主要分析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以说明消费者是如何进行消费决策的;第四部分为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分析生产者如何进行生产决策来实际其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分析生产者的各种成本;第五部分为厂商均衡理论,分析厂商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以及寡头等四种市场类型中如何实现均衡;第六部分为生产要素理论,分析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第七部分福利及政府政策分析,包括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以及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等内容。 4、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1)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适时地增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2)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进行启法式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讨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如教学难点、重点、课后习题讨论;(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现已自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5)积极开展案例教学。 目的:通过这些教学组织方式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典内容与现代新成果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介绍为主。为适应我校确立的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积极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另外,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结合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和“焦点访谈”等经济栏目所报道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开展案例教学。(2)加大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把论文写作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既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经济理论进一步理解。
|